主動養生 讓養生成為習慣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6-05-20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養生的最高境界是主動養生。《黃帝內經》説:“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主動養生可增強身體素質,提高養生素養,形成養生合力,可保證健康,可益壽延年。

主動養生,無病也保健

主動養生,健康多一點,生命就會長一點。健康打折,疾病多一點,生命就會短一點。平時要養生,有病找醫生。仁者樂水有乾坤,智者樂山有綠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就生命,健康天年。做到快樂的心情,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形成養生合力。

主動休息,不累也休息

會休息的人也會工作,當前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也大,國家提倡週五工作制,這是一種積極的身心休養方式。主動休息,並不是指偷姦耍滑。特別是腦力勞動者,工作或學習一段時間後,機體和大腦雖未出現疲勞感,也要主動休息,這樣能發揮和協調全身器官功能,提高人體免疫水準和抗病能力。若已感到疲勞就是報警信號,它提醒你身體已經超負荷了,應停下來,調整工作節奏,安靜地閉上眼睛養神,什麼都不要去想,以便減緩工作壓力。

主動喝水,不渴也喝水

每天飲水1500毫升,不渴也要喝。水是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素之一,在維持生命活動正常運轉以及防病保健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不要感到口渴才飲水。如産生口渴感覺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飲水為時已晚。尤其是老年人飲水不足,會使肝、腎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大,甚至形成血栓,誘發多種疾病。老年保健專家洪昭光建議:起床後、到了辦公室、上午11點、吃完午飯半小時、下午3點、下班前、晚飯後、臨睡前1小時,選擇這幾個時間點喝一杯水,可以幫助你輕鬆完成一天的喝水量。補充一定量的水分,能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迴圈,更有助健康。

按時就餐,不餓也進餐

“飲食有節,飲食以時”。有些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時就餐,對健康很不利。因為食物在胃內經過4~5小時後會全部排空,當感到饑餓時,胃中的胃液(胃酸)己開始“消化”胃黏膜,長此下去,容易引起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規律飲食,按時就餐,更利於養生保健。

按時就寢,不困也要睡

睡眠是養神的最好方法,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人的一生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只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每天不少於7小時睡眠,中午也需午睡半小時,才能維持人體生物鐘的正常運轉。有些人毫無節制,不困不睡,甚至睏了也強撐著,這不利於保護大腦細胞,維護大腦神經功能,長此以往,更易引起失眠,會傷神損害生命。

定時排便,無意也入廁

大小便是人體排泄廢物、正常新陳代謝的重要方式。便秘有害健康,漢代養生家王充説:“欲得長生,腸中常清。”因此,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即使無便意, 也要入廁,保持大便暢通。小便也應保持在每天7~8次左右,一次憋尿最長不要超過3~4小時,即使沒有明顯尿意,也要試著去排尿。

自得其樂,無喜也歡笑

人逢喜事精神爽,天天撿到金元寶,無喜事也歡笑。俗話説“笑一笑十年少”,笑容滿面,精神煥發,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提高機體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每天盡情歡笑,是“90笑咪咪”的長壽秘訣之一,要主動尋求歡樂,多看喜劇、相聲,多讀笑話,多談歡樂的喜事,使自己笑口常開,延年益壽。

未病先防,無病也體檢

無論有病無病,定期體檢是未病先防的重要措施,“預防勝於治療”,可以發現早期隱患,發現“病不自知”,將疾病消滅在萌芽階段,無病求醫比有病求醫更勝一籌。目前,國民的養生保健的意識不斷增強,每年定期到醫院體檢人數的比例不斷提高,這也符合中醫學所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論。

責任編輯: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