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診合參遇障礙 幼兒診斷有學問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6-04-27 內容來源: 新浪中醫
中醫診斷學常講究“四診合參”,指的是通過四種診斷方法判斷病情並指導之後的治療過程。在漫長的歷史中,這種相對謹慎的診斷學方法為疾病的治療和中醫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發展,臨床上將“四診”與現代檢查相結合也在衛生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比如孩子乃至於幼兒看病,很容易産生不配合或表述不到位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將診斷和治療方法加以調整,以取得理想的療效。中醫診斷是依靠“四診”即望診、聞診、問診、切診來檢查病情。對於家長,應注意哪些事情,才能配合好大夫的檢查工作呢?當您需要帶孩子請中醫診治時,應該積極配合,協助大夫儘快在檢查過程中,得出準確的診斷,以便合理用藥,這是治療的關鍵。對於家長,應注意哪些事情,才能配合好大夫的檢查工作呢?
望診
望診就是通過眼睛觀察患者及其生理病理産物(痰、二便)的診斷方法。由於嬰幼兒不會説話,即使較大兒童往往也不能正確敘述病情,況且寸口脈短小,就診時又多不能與醫生很好合作,哭鬧亂動而影響脈息,因此小兒望診就顯得尤為重要。歷代中醫兒科醫家都把望診列為首位,認為“小兒病于內,必形于外”。因此可以通過望神色、苗竅、指紋、二便等,來診察內臟的疾病。
望神色
神志如何是醫生關注的第一問題,對疾病的預後有很好的判斷作用。具體就是觀察面部的神態與顏色,家長應儘量讓患兒面部神態、顏色保持自然,就診前要儘量安撫病兒,緩解病兒的緊張心理,力求使孩子在平靜狀態下就診。就診前不要給孩子化粧,如給孩子搽紅臉蛋、紅嘴唇、染指甲等,這些都會遮蓋患兒面部的本色,不利於病情檢查。
審苗竅
苗竅,即表露跡象的孔竅。包括察望目、舌、口、鼻、耳、前後陰。中醫望舌,要看舌苔與舌質。在病兒就診前,不要給孩子吃過熱、過冷和有顏色的食物及飲料。
查指紋
孩子的淺表皮膚較薄,很容易透過肌表觀察到氣血運作的狀況。中醫對3歲以下小兒進行檢查時,都要看指紋顏色變化。孩子就醫前,要把小手洗凈,候診時要保持小手乾淨。
察二便
大小便作為人體加工過的産物,能體現身體的狀態如何。腹瀉的病孩來看病時,家長要帶一份新鮮的大便,給醫生看看,並便於做化驗檢查。若發現尿有不正常時,就需帶一瓶清早的第一次尿,化驗檢查。
聞診
聞,包括兩部分——聽和嗅。聽聲音,包括小兒咳嗽、啼哭、語言等。嗅指聞氣味,除醫生能感觸聞到的氣味外,還要向家長詢問口中氣味、大小便氣味等,以提供醫生參考。
問診
成人問診經常會由於主觀敘述産生歪曲,而幼兒問診由於是家長代述可以避免這一問題。但由於對患兒的主觀感受不甚明瞭,也可以説是各有利弊。首先要詢問病孩的準確年齡。其次要對病孩的畏寒、發燒情況加以了解,包括體溫高低、發燒時間長短等。以及病孩出汗的情況,白天出汗還是夜間出汗,出汗後退燒還是不退。同時注意孩子有無頭痛、頭暈、肢體痛。最後要注意詢問孩子父母睡眠以及二便的情況,避免遺漏問題。某些疾病對於病兒的生産史(是否足月、順産、難産及出生情況)、病兒的餵養史(包括餵養方式和輔食添加情況)及生長髮育史(包括體格、智力發育及學習情況等),也要儘量闡述清楚。
切診
最後就談到切診,這也是一門較為複雜的學科。中醫切診包括脈診、按診。小兒脈搏次數會因哺乳、啼哭、活動而增快,家長帶小孩看病前要撫慰小兒安靜,以配合醫生的檢查。而臨床上小兒指診雖然歸類于望診,但也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診斷方法,值得吸收和借鑒。
望聞問切,中醫離不開的診斷方法,其與中醫學的診斷思路也有很大的聯繫。希望大家,尤其是孩子的父母,能對這些知識多加以了解,為自家寶寶的疾病預防做好工作。
責任編輯: 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