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提防“肝火旺” 及時了解早治療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6-04-21  內容來源: 尋醫問藥網

春天是養肝的季節,也因為肝的生理功能特點,很多人在這時都會出現肝火旺的情況。口臭、汗多、眼睛脹痛看似是一般的健康問題,但假如恰恰在此時出現,很可能是你的肝火太旺,引起了身體的不適。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需要注意的症狀,為我們的健康做個提醒。

 

  “肝火旺”的概念

首先讓我們熟悉下什麼是肝火。肝火是肝陽的表現形式,肝火分為肝火上炎、肝火不得臥、肝火耳聾耳鳴、肝火眩暈、肝火月經先期、肝熱自汗、肝熱惡阻、肝火頭痛等八大症狀。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中醫認為,氣屬於陽,肝氣就是指肝的陽氣,通俗地説就是功能的外在表現。它在正常狀態下是維持肝臟各項功能的原動力。肝火旺是指肝氣亢盛之熱象,多因七情過極、肝陽化火或肝經蘊熱所致。可表現為肝臟之熱,又可表現為肝經之熱。肝為“將軍之官,罷極之本”,“體陰而用陽”,若肝火旺盛,可見頭暈、面紅、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邊尖紅、脈弦數,甚或昏厥、發狂、嘔血等。

肝火旺的具體表現

肝火上炎

肝火旺盛常常表現為熱證。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現為上部有熱象或具有上衝性特點者,如頭暈、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邊尖紅,甚或昏厥、發狂、嘔血等。中醫認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點,因此多表現為人體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為主,可用天麻鉤藤飲等。

肝火不得臥

肝火大也會影響睡眠。相關的記載見於《病因脈治》卷三,指肝火侵擾所致的失眠。多由思慮過度、惱怒傷肝,氣火拂逆,或肝血耗傷,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則神不守舍。症見夜臥不寧,善驚,口渴多飲,脅肋時脹,或小腹季脅引痛,痛連陰器,脈弦數。治宜疏肝清火為主,可用疏肝散或龍膽瀉肝湯等方。

  肝火耳聾耳鳴

很多人都知道肝開竅于目,那為什麼耳朵也會受到拖累呢?耳聾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鳴善怒、面赤、口苦脅痛、耳竅脹塞、脈弦者。因肝腎同源,腎開竅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聾。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龍膽瀉肝湯等方。

肝火眩暈

肝火上炎的症狀發展到嚴重程度就會干擾人的正常生理健康。眩暈多由於腎水虧少,肝膽相火上炎所致。症見頭暈頭痛,面紅升火,口苦目赤,舌質紅,脈弦數。可見於現代高血壓病、腦動脈粥樣硬化症等。因肝開竅于目,肝經上行于巔頂。偏火旺者,宜清肝瀉火為主,用龍膽瀉肝湯。偏陰虛者,宜滋陰降火,用知柏地黃丸。

肝火月經先期

肝火旺也會造成相關的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先期等問題。最早見於《婦人良方》,病因鬱怒傷肝,肝鬱化熱,熱擾衝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見經行先期,經量時多時少,色紅或紫,或有瘀塊,乳房及小腹脹痛,煩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鬱清熱,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肝熱自汗

説到“火旺”,自然就離不開出汗。肝火旺造成的出汗屬於自汗之一,見於《證治匯補·汗病》章。因肝熱所致,常兼見口苦多眠。治宜清肝斂汗,可用逍遙散加減。

肝熱惡阻

肝熱也會使消化吸收受到影響。因孕後血聚養胎,衝脈氣盛,衝氣挾肝胃之氣上逆所致。多見於平時性情急躁的婦女,症見嘔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暈口苦等。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嘔。可用加味溫膽湯(陳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實、竹茹、黃芩、黃連、蘆根、麥冬)。

肝火頭痛

肝火頭痛表現的突出特點為巔頂痛,即腦瓜頂疼痛。此病因肝火上擾所致,見於《類證治裁·頭痛》,“內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震動髓海”。症見頭角及巔頂掣痛,眩暈煩躁,易怒,睡眠不寧,脈弦等。治宜平肝潛陽為主,用天麻鉤藤飲、珍珠母丸等。若兼肝膽火盛者可予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等。

肝火旺在臨床上,常伴隨其他的健康問題,合在一起發病,對健康造成損害。也希望您在生活裏多留心,畢竟一旦患病,付出的代價可就遠比小心謹慎的預防要多了。

責任編輯: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