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詬病的養生熱 飽受推崇日本漢方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6-04-08  內容來源: 新華網

    很多中國家庭已將日本的中藥沖劑取代西藥作為家庭常備藥,尤其在香港和台灣。而此時的中國,這些人中的部分卻並不知道,這種“漢方沖劑”,其實就來源於我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傷寒論》 。

   

    中醫藥傳到日本

    中醫在日本則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藥”,簡稱“漢方”。現在,根據古典醫書進行的藥物療法被稱為“漢方醫學”、對經絡和穴位進行刺激的物理療法稱為“針灸醫學”,兩者並稱“東洋醫學”。在五六世紀時,中國醫學就傳到了日本。明代,到中國留學的一些醫僧又學習了金代和元代的醫學,逐漸擁有了日本特色。與中國的中醫不同,日本排除了陰陽五行論,明清在中國確立的“溫病”等理論基本沒有被日本漢方醫學繼承,而且日本漢方醫學不考慮病因理論,主要根據症狀採用《傷寒論》等醫書中的處方。 另外,日本漢方醫學不重視“脈診”而重視“腹診”。藥材種類也比中國少,每天的用藥量相當於中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日本,中國的中醫先哲如今仍受到頂禮膜拜。例如從江戶時代開始,中國三皇之一的神農就作為醫藥始祖,受到醫生尊崇。每年11月23日,東京湯島聖堂內的神農廟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神農祭”。日本醫史學會、日本漢方協會、日本東洋醫學會、東亞醫學協會、日本內經醫學會等相關團體代表會出席祭祀活動。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個週日,斯文會都在湯島聖堂舉辦“針灸祭”,日本各針灸團體代表都會出席祭典。

   

 

    日本民眾信服漢方醫學

    早稻田大學講師大森信德指出,日本人一般認為急病用西藥,慢性病則喜歡用中藥。他還將中醫湯藥治好自己鼻竇炎,並改善自身腸胃功能的例子講給記者聽。在日華人姜鵬介紹説,日本的漢方具有很廣闊的市場與消費,漢方廣告、標牌在日本無所不在,挂著“漢方”牌子的店裏100%都是漢方藥,而且成品藥、半成品藥、配方藥應有盡有。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長姜德春也指出,漢方藥在日本是被普通民眾認可的,以前經常有人托他在回中國時幫忙購買中藥或中國的化粧品,福建漳州産的片仔癀現在依然很受日本人歡迎。目前,對胃潰瘍有療效的柴胡桂枝湯、對流感有療效的麻黃湯等約150個漢方藥處方被列入日本公共醫療保險的用藥範圍,每年的銷售額達1000億日元以上,70%的日本醫師可以開漢方藥處方。

   

    由輕視到重新重視

    其實明治維新後,日本脫亞入歐,對本國文化一度輕視,以漢方醫學為首的傳統醫學教育也隨之中斷了100多年。戰後,隨著經濟復興,日本又開始重視傳統的漢方醫學。北裏大學名譽教授、前日本東洋醫學會會長石橋晃指出:“西藥有效成分單一,藥效快,能夠殺死導致感染症的病菌,消熱止痛,降低血壓等,對於單獨病狀和急病有很強效果。另一方面,漢方藥是將多種藥材組合在一起服用,各種藥材擁有多種有效成分,因此,對於治療多種疾病和症狀是有效的,對於慢性病和全身病等複雜多樣的症狀能夠發揮效果。”他説:“西醫為了去除同樣的原因和症狀,會開同樣的處方,但是漢方卻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當時的狀態,開出適合每個人的處方。對於不同的疾病,如果體質和症狀相似,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漢方藥。”1950年,日本成立了東洋醫學學會,1976年,漢方藥的提取物可以適用健康保險,得到廣泛應用。大森信德介介紹説,目前不少大學開設東洋醫學研究機構,而且很多醫院設有東洋醫學門診,普通醫生也能開漢方藥,漢方藥滲透到普通生活。不過,1874年以後,根據明治政府的政策,不學習西醫就無法獲得醫師執照,因此在日本,1883年以後,醫師國家考試科目中也不包括漢方醫學,所以擁有漢方醫學系統性知識的醫師比較少,漢方藥很多都是根據西醫的觀點來使用的。

    中醫藥的規範化之道

    從1972年11月到1974年5月,厚生省(現厚生勞動省)共4次公佈了關於審查批准漢方藥的內部規章,成為一般漢方處方的標準。此後幾次修改,厚生勞動省將新的一般用漢方製劑承認標準增加為236個處方。這些處方主要出自《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等中國古典。此外還有《漢方診療醫典》《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説》等現代漢方書籍。其中的安中散、藿香正氣散、黃連解毒湯、六味地黃丸、十全大補湯等都是中國人也很熟悉的處方。此外,在漢方藥的用藥方面,日本各大漢方藥製造企業普遍通過提取有效成分製成了漢方藥的顆粒沖劑和膠囊,從而大大減少了熬藥的麻煩,便於隨時隨地服用。記者的朋友今村敏子經常服用的“津村公司”生産的芍藥甘草湯、六君子湯、防風通聖散都是顆粒沖劑。漢方藥主要是根據經驗診斷,現在,日本厚生勞動省已經著手促進實現中藥治療的標準化。2010年5月,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發佈公報説,將從該年度開始,在患者體質、症狀與治療效果之間建立一個參照模式,尋找中藥用藥的科學根據。厚生勞動省研究班將根據患者體質和症狀程度的不同,制定出中藥處方的標準。慶應義塾大學醫院、富山大學醫院等11家醫療機構在3年時間裏積累數萬份患者數據,用於分析調研。

    中藥西藥不爭論

    在日華人姜鵬指出,在日本,人們對於西醫、漢方無所之爭,各取所需,到藥店買藥自己不懂時,問問店員自己那裏不好受,店員介紹那種買那種,從沒有聽説過西藥漢藥之分。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長姜德春説,身邊例子有癌症病人同時服中藥進行調理,並未遭到主治醫生的反對。日本漢方藥被普通民眾認可,可能主要在於日本漢方藥的製作方法比較科學吧。姜德春指出,中醫之所以能夠為一些人提供炒作攻擊的餘地,就是長期以來中醫界對傳統中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得不夠,對“祖傳”、“秘方”、“偏方”的迷信,造成社會上對中醫認識的混亂,讓那些“大師”、“神醫”鑽了空子。而中醫在日本由於是外來文化,不存在對“祖傳”、“秘方”之類的迷信,所以日本能夠相對客觀地對中醫和西醫進行比較、取捨。

 

責任編輯: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