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中醫館將成分級診療“急先鋒”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6-03-30  內容來源: 南方日報

“三級大醫院‘一號難求’,基層醫院門可羅雀”,這樣的狀況在醫改後的第八年仍然沒能得到大的改觀。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分級診療”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不少業內專家將其賦予打破醫改僵局的重望。

 “分級診療”如何能將患者留在基層?來自固生堂中醫連鎖集團的一組數據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參考:去年,包括廣州在內的固生堂全國各醫館門診總量達到近100萬人次,在全國中醫院門診量排行中位列前十。更為突出的是,固生堂去年復診率達到了75%,公立中醫院平均復診率約45%。

中醫診療、服務模式適合推廣到基層

上周,全國中醫醫政工作會議上,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指出,中醫藥簡便驗廉特色在基層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充分説明瞭加強基層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後的工作要以國醫堂、國醫館建設為著力點,不斷強化基層中醫藥服務條件、特色優勢和人才隊伍建設。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相關統計顯示,有90.9%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4.7%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1.9%的鄉鎮衛生院和62.4%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54.39%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43.95%的鄉鎮衛生院設置了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其中,藥佔比、次均費用、抗生素使用率和輸液人次、醫療事故和糾紛發生率、醫保基金支付均下降或穩中有降。

對於中醫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北京中醫院院長劉清泉就表示,在眾多的基層診所、社區醫院及鄉村衛生院,由於客觀條件所限,大多不會配備完善的診療設備,中醫的診療模式和服務模式,剛好能夠在此環境下發揮出自己的優勢。通過中醫中的望聞問切四診,及施以中藥飲片、推拿、針灸等,能夠治療很多常見病和多發病。

“中醫可以成為分級診療的急先鋒”,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固生堂董事長兼總裁涂志亮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同樣談到,中醫診療的服務特色是不依賴大型儀器設備、大型團隊,甚至可以不依賴某個醫院品牌,加之在廣東這樣有深厚中醫藥群眾基礎的地區,尤其適合將中醫藥推廣到基層,在分級診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分級診療順利實施,關鍵在優質醫生資源

“分級診療”並不是新鮮事物,在國外多個國家已發展多年,我們國內也一直在推行,為何還會出現“女孩怒斥號販子”視頻引起全民關注的事件?業內專家不約而同聚焦在一個問題:優質醫生資源。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曾撰文直指痛點:實施分級診療,究竟缺的是什麼?關鍵一點缺的就是吸引醫生走訪基層的機制。

“要把那些有名的中醫專家請到家門口來,才能真正解決患者都擠到大醫院看病的現狀。”從固生堂醫館的一些成功經驗來看,涂志亮説,要想真正解決掛號難的問題,實現分級診療的關鍵是名醫資源。

目前固生堂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中山市中醫院等多家中醫院、大學及名中醫建立了合作關係。“我們請了一些名中醫,病人在三甲醫院挂不上他們的專家號,在固生堂可以挂到,來看診的病人自然就多了。”固生堂擁有700多人的專家團隊,國家級專科主任委員32名、省級主任委員70名、主任醫師300多名。

單靠醫生“外援”並不夠,基層醫療機構還需要建立自己的造血系統,生産出自己的優質醫生。目前基層醫療機構的狀態是醫療人才儲備不足,但同時也存在醫療人才嚴重浪費的問題。現在醫生培養最大缺口不在大醫院,而在基層。

近期,廣東省中醫院就與荔灣區華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成“醫聯體”合作,讓專家資源將下沉基層社區,並實現網際網路診斷。有省名中醫“遠端把脈”,患者“在家門口都可以看名醫了”。“這一點,我們也在探索嘗試中”,涂志亮談到,公立醫院可以通過輸出技術、管理(包括慢病管理服務包)以及幫扶、帶教的臨床管理模式,帶動基層中醫機構科研臨床水準的提高。而基層中醫機構可將所獲收益部分返還給合作醫院。固生堂在與中山市中醫院合作中,除了按專家出診費一定比例返還醫院,還承諾依託國際投資方,為該醫院的醫生赴國際名院進修深造提供安排和費用。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實習生 王肖莉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