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名方:樂膳散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6-01-06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孫浩,原名孫亮臣,男,1928年生,江蘇儀徵人。江蘇省儀徵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博士生導師,江蘇省名中醫,第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儀徵市“臣”字門中醫兒科術第五代繼承人。

他早年跟隨其父孫謹臣學醫,盡得薪傳,後又跟隨當代中醫兒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將其“運脾法”充分運用於臨床。臨證擅治內兒科雜症,尤專脾胃係和肺係疾病的診療,特別擅長使用中醫多種外治法治療小兒厭食症、汗症、多動症等疾病。從事中醫臨床、科研、教學、管理近60年,主要論著有《孫謹臣兒科集驗錄》、《醫學存心錄》兩部,發表論文130余篇。

樂膳散

組成:焙五穀蟲50克,炒太子參50克,茯苓50克,炒蒼術30克,炒山藥50克,焦薏仁30克,陳皮30克,炒谷芽30克,生山楂30克。

功能:健脾和胃助運。

主治:小兒厭食症、疳氣、營養不良。

用法用量:上藥共研細末,瓶貯塞緊,置乾燥處。1歲每服2克,2~6歲每服3~5克,加糖少許,開水調服。1日3次,10天為1療程,可連續服2個療程。

方解:五穀蟲出自《滇南本草》,味鹹,性寒無毒,入脾胃經。早在宋及金元時代已作藥用。宋《聖濟總錄》記載:“六月去糞坑中蛆,淘凈,入竹筒中封之待幹,研末,每服一二錢,入麝香,米飲服之。”用治小兒諸疳。金代張子和用生蛆、木香、檳榔為散外敷,治癰疽瘡瘍。明清及以後諸家,將本品與幹蟾蜍列為治疳要藥長期沿用不衰。

但近世本品被視為污穢不潔之物而摒棄不用,藥店久無供應,兒科亦無人問津矣。20世紀80年代後期,國外研究發現蠅體和蛆體內有一種“抗菌活性蛋白”,其抗菌效能高於抗生素若干倍,本品還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幫助消化,故又視作運脾和胃之要藥。

方中太子參、茯苓、陳皮、山藥健脾益氣,蒼術、薏仁化痰利水,谷芽、山楂助運並能疏肝。方中多種藥物均炒用或炒焦用以增強健脾之力;而山楂生用,其味酸,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強消化酶的活性。

諸藥寒溫相濟,適合於小兒稚嫩之體。全方研末作散,且加少許糖調服,口感亦佳,該方作用於脾胃,消中寓補,並具抗邪卻病之效,充分體現了“運脾法”之“健脾不在補貴在運”的學術思想。

加減及備要:若脾肺氣虛者,加黃芪益肺固衛,母子同治,補中有運,無礙脾胃之虞;若脾虛肝旺者,加白芍入肝斂肝,令肝氣平,則脾氣易和,肝脾同治,其效相得益彰。此外,患兒在治療中及治愈後,尚需合理安排營養,注意飲食有節,正如萬全所語“使脾胃毋傷,則根本常固矣”(《幼科發揮》)。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