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濕熱治肺·葉案解讀(六)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2-28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本案病發于暑天,急性起病,從中暑考慮,應該是內傷基礎上的外感病。暑熱開泄,雖有“表證”,但不宜開表,只宜清解暑熱。暑熱瀰漫三焦,阻滯氣機,雖有氣機升降失常,但病變初起,只宜化氣利濕而治肺利三焦,不宜過早升降脾胃。葉氏明確提出:“暑濕熱氣,始由肺受,漫布三焦。”本案治療,淡滲佐以微辛,清暑利濕中暢利氣機,強調“上病治上”,不宜早用中、下焦藥物。
【葉案】:
姚 奔走氣亂,復飲燒酒,酒氣辛熱,有升無降,肺氣膹鬱,上下不通。舌白消渴,氣結自胸及腹,澼澼自利不爽,周身膚腠皆痛,汗大出不解。無非暑濕熱氣,始由肺受,漫布三焦。群醫消導苦藥,但攻腸胃,在上痞結仍然。議淡滲佐以微辛,合乎軒岐上病治上之方。
西瓜翠衣 川白通草 大豆黃卷 馬兜鈴 射幹 苡仁
解讀:
大便瀉下不暢,胸脘腹氣阻痞脹,如為內傷病證,辨治首先考慮中焦脾胃。“群醫消導苦藥,但攻腸胃”,當是基於這一認識。
身痛汗出,從傷寒學説體系考慮,當有“太陽病”,有外感表證。結合前面見症,從六經辨證體系,可考慮表裏同病,太陽、陽明合病或太陽、太陰合病。
但,如屬傷寒太陽病,身痛時不應該有“汗大出”(可以有汗出),也不應該有“舌白消渴”。特別是季節在夏暑,傷寒相對少見,即使患傷寒太陽病,起病如有身痛,一定會伴無汗。
中醫臨床上,辨病是極其重要的。如辨外感病與內傷病,辨傷寒與溫病,辨外感溫病與伏氣溫病,辨風溫與暑溫等等。每一種“病”都有其相應的辨治體系。
本案病發于暑天,急性起病,從中暑考慮,應該是內傷基礎上的外感病。
暑熱開泄,雖有“表證”,但不宜開表,只宜清解暑熱。
暑熱瀰漫三焦,阻滯氣機,雖有氣機升降失常,但病變初起,只宜化氣利濕而治肺利三焦,不宜過早升降脾胃。葉氏明確提出:“暑濕熱氣,始由肺受,漫布三焦。”
本案治療,淡滲佐以微辛,清暑利濕中暢利氣機,強調“上病治上”,不宜早用中、下焦藥物。選用西瓜翠衣輕走上焦,解暑熱,滲暑濕。合通草、大豆黃卷、苡仁利濕清熱,馬兜鈴、射幹清肺利肺。全方輕清走上,利濕清熱,流暢氣機。
本案消渴汗大出,暑熱較甚,故不用杏仁、豆蔻等辛苦溫之品化氣除濕,而選用西瓜翠衣、馬兜鈴、射乾等辛苦寒之品清熱除濕。
本案內傷于“奔走氣亂,復飲燒酒”,而非內傷脾胃氣虛。倘內傷脾胃氣虛之體復感暑濕,則又當考慮李東垣“清暑益氣湯”類方。
同為傷暑,汗大出,消渴,本案“舌白”(白膩)有濕(當有脈不洪大),故不用白虎加人參湯。
同為傷暑,“舌白”,本案為病變剛起,暑濕漫布三焦,但病變關鍵病位在於上焦肺,故不用走中焦的白虎加蒼術湯。
(作者:于曉強 王平)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