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冬:針灸“國標”編寫應古今結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2-11  內容來源: 新華網

不久前,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簡稱JAMA)上的一篇關於針刺對慢性膝關節炎療效的研究報告稱,針刺對關節炎止痛無效。這篇研究報告一經推出,立即受到了針灸界專家的一致質疑,這個結論與絕大多數針灸醫生的臨床經驗“大相徑庭”。對此,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標準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國針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武曉冬表示,隨著針灸科研的深入開展和對外交流的日趨活躍,如何用一種通用的術語和規範來促進教學、科研、臨床實踐與資訊的交流,已經成為針灸行業內不得不面對、越來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據悉,針灸標準化是中國在當今國際標準化領域最有發言權的優勢領域,然而,以往中國的針灸標準化研究,如“針灸穴名國際標準”、國標《經穴部位》以及《耳穴名稱與部位》等,都是由外國人首先提出,並制定出方案後,我國才跟隨其後開始立項研究的,這就使得我們的學術研究經常處於被動跟進狀態,同時也為已經制定的國家標準進一步推向世界,增添了許多困難。

“作為針灸宗主國,我們不得不接受挑戰。因此,加強制定和推廣針灸標準化建設,是一項保持中國在當今國際標準化領域最有發言權和最有優勢地位的戰略性舉措。”武曉冬説。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研究員黃龍祥指出,針灸標準,就是我們學習針灸從入門到步入臨床實踐,進而從事科研和交流的基本規則和通行證,沒有它,我們會難以入門、甚至走偏,也無法與同道順暢溝通,然而一旦掌握了這些標準和規則,就能讓它為我所用。

那麼該如何制定標準呢?武曉冬認為,第一要選擇合適的標準化對象,也就是要選對主題;第二要採用科學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將針灸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有機結合後納入標準。“當前針灸標準化發展趨勢較快、國際化需求較高,因此針灸標準項目計劃的篩選原則總體應當以學術上是否成熟、學科發展是否急需為前提,優先考慮有較好的研究基礎、臨床應用廣泛、有國際需求的項目。”武曉冬説,“按照循證醫學觀點,古代文獻、名醫家經驗,都是低水準的證據,而事實上,它們都是在整體觀、辨證論治的個體化治療思想的指導下,在巨大的觀察樣本、長期反覆驗證的基礎上建立的,對指導臨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將國際公認的證據品質評價和推薦方案分級的規範與古代、前人、名老針灸專家臨床證據相結合,構建出符合針灸學自身特點的證據評價等級和研究規範,徹底解決針灸療效評價與現代醫學臨床證據評價原則的矛盾與衝突,已成為當今在制定針灸標準化過程中首要解決的難題。”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