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養生+休閒”旅遊模式 鐵皮石斛成寶應湖濕地新景觀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2-01  內容來源: 揚州晚報

昨日,記者從市相關部門獲悉,中國中醫藥養生(揚州)示範基地、揚州國醫書院暨國醫養生院已在蜀岡-瘦西湖風景區開建。旅遊業內人士表示,中藥養生旅遊已經越來越受市場青睞,一旦建成,揚州旅遊又將增添新項目,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來揚養生度假。

國家出臺意見促進中醫藥旅遊

近日,國家旅遊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開發中醫藥健康旅遊産品、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壯大中醫藥健康旅遊産業、開拓中醫藥健康旅遊市場、創新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模式、培養中醫藥健康旅遊人才隊伍、完善中醫藥健康旅遊公共服務、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可持續發展等八項重點任務。

“目前銀發族是旅遊的主力軍,中藥養生越來越受中老年群體的喜好。”中國國旅邗江分公司總經理吳軍介紹,看似不搭界的兩個領域——中醫藥和旅遊,近幾年卻走得越來越近,“中醫藥旅遊”越來越受關注。“比如,我們冬季溫泉中都有一款中藥泡溫泉,非常受到遊客歡迎,這其中就是中藥與旅遊的結合。不過目前,在揚州以及周邊地區,規模化發展中藥養生的並不多。”

揚州開建中醫藥養生示範基地

昨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揚州旅遊在省內率先涉足“中醫藥和旅遊”這一領域。由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和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合作共建的中國中醫藥養生(揚州)示範基地、揚州國醫書院暨國醫養生院已開建。

據悉,該項目佔地約45畝,建築面積約7200平方米,分為國醫沙龍、國醫書院、國醫診堂和神農草園四部分,總投資額約6200萬元。項目由揚州瘦西湖旅遊發展集團和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以國醫大師及權威中醫養生專家為核心,優選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整合現代醫學先進設備,聯合社會力量,形成具有中醫特色優勢的,集養生康復、保健預防、科研講學、展覽諮詢、國學傳承于一體的國醫養生保健服務體系。

“揚州的中醫藥養生基地一旦建成,到揚州旅遊又增添了新的文化養生體驗項目。”吳軍説,未來到揚州旅遊,不僅可以欣賞傳統園林、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還能體驗中醫藥文化遊,走進中醫院、中醫藥博物館、草藥園、文化養生園、藥膳餐廳……可以在旅行中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

據介紹,我市將充分利用蜀岡—瘦西湖景區豐富的旅遊、生態、人文資源,加快中醫藥“養生+休閒”旅遊模式落地生根,帶動唐子城區域加速轉型、連片發展,力爭早日將中醫藥養生示範基地建設成為“業內一流、全國知名”的醫療養生、休閒度假目的地。

揚州中醫漢唐以來就頗負盛名

“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和治療瘧疾上的卓越研究而獲頒諾貝爾獎引發了中藥熱。”吳軍介紹,目前國內中藥旅遊發展比較好的有,北京、海南、浙江、廣東、廣西等地,這種融健康養生、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中醫藥旅遊成為不少遊客的選擇。

“中藥養生旅遊除了探秘中藥發展和養生之外,不少中草藥本身就具有開花觀賞作用。”吳軍介紹,如安徽亳州的旅遊業與“藥”交相輝映、湖北武當山道教醫藥及膳食等、廣東金子山已經著手種植上千畝中藥。很多中草藥具有開花觀賞、植物入藥的雙重功能。

揚州中醫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自漢唐以來就頗負盛名。通過師授祖傳,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眾多的門派。揚州中醫,甚至在全國都有影響。

【延伸閱讀】

揚州有哪些中草藥資源?

揚州現有哪些中草藥資源?昨天,揚州市中醫院中醫藥專家陸繼宏主任介紹,上世紀60年代,高郵、江都曾興起過“中草藥運動”,大範圍地嘗試種植中草藥。後來種植範圍減少,但現在專門種植中藥的很少見,部分以保健食品、旅遊觀光、花木産業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寶應湖濕地:近20萬株鐵皮石斛

“北有人參,南有楓鬥。”楓鬥,其原材料就是鐵皮石斛。鐵皮石斛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花、莖、葉、根都可入藥,但是資源稀缺,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今年5月,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嘗試在1000多株水杉樹上栽種了近20萬株鐵皮石斛。據介紹,鐵皮石斛屬於半陰濕性植物,野生的鐵皮石斛通常附生在較高海拔的岩石峭壁,或是潮濕環境下的樹木表皮之上。經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專家檢測,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水杉林各項指標都適合鐵皮石斛生長。

由於鐵皮石斛有著“中華仙草”的美名,許多遊客慕名前來濕地公園一睹她的芳容。現在,寄生在水杉樹上的鐵皮石斛,既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也成為一個藥材種植基地。

高郵湖區:野生芡實品質佳

芡實米是一種常用中藥材,揚州人一般稱作“雞頭米”,它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祛濕止帶等功能。由於雞頭米的生長對其他水生植物影響極大,種植過多時會造成水體污染,所以高郵對湖區的雞頭米採取無人施肥、無人播種,只許採不許種的管理方式,有效控制了水體污染,保護了旅遊資源,也因此,高郵湖出産的雞頭米完全是純天然的,品質非常好。許多遊客在欣賞完高郵湖美景後,都會購買一些雞頭米。

儀徵芍藥園:100多個品種

揚州古代芍藥曾聞名遐邇,“廣陵芍藥”更是與“洛陽牡丹”齊名。在宋代,揚州蜀岡禪智寺、山子羅漢、觀音與彌陀等寺院都大量栽培,朱氏南北兩圃芍藥5萬-6萬叢,盛極一時。

芍藥不僅花形艷麗,同時它的根鮮脆多汁,可供藥用。中藥裏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藥的根,它具有鎮痙、鎮痛、通經作用。現代醫學分析,芍藥根含有芍藥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種而異。揚州大學育種基地就有200多份芍藥資源,儀徵芍藥園也有100多個品種。

江都:曾大量種植中草藥

專家介紹,江都區仙女鎮、丁夥鎮、大橋鎮現在以花木之鄉聞名,其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些地方就曾經大量種植過留蘭香、紅花、薄荷等中草藥,半夏的採摘量也很大。

“當時這些地方不僅嘗試種植中草藥,還進行了加工提純,但是後來由於經濟效益不好,逐漸就放棄了,部分農民轉而開始種植花木,並獲得了成功。”

陸繼宏表示,現在江都的花木業不僅進行花木交易,也開始發展旅遊業。而人們普遍重視健康,如果在花木之鄉的旅遊線上增加中草藥盆栽、體驗等內容,一定能收穫良好的效果。 記者 劉旺 居小春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