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機制創新促適宜技術落地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1-19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據《浙江省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調查與對策研究》披露,至2015年6月,3年來浙江新建85個省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示範基地,納入全國適宜技術網路19個,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80余項。縉雲等4縣被列為全國縣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建設項目。10家鄉鎮衛生院列入國家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能力建設項目。目前該省96.62%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8.05%的鄉鎮衛生院和70.22%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其中72.9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9.76%的鄉鎮衛生院創建了相對獨立的中醫藥適宜技術綜合服務區。

記者了解到,浙江中醫藥適宜技術落地社區、農村基層,得益於該省力推中醫藥適宜技術融入新醫改,其主要做法和經驗是創新補償機制、干預機制、推廣機制以及激勵機制。

創新補償機制:財政購買中醫藥服務

浙江嘉興、寧波、杭州等市,政府財政引領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嘉興市轄海鹽縣、杭州市富陽區、寧波市北侖區等,每年由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強化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促使推廣適宜技術做到兩個到位:一是人員培訓到位,組織縣(區)所有基層衛生機構的全科醫師、中醫類別醫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護理人員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鄉村醫生等反覆培訓適宜技術;二是基礎設施到位,區域內基層衛生機構統一配足配齊中醫藥適宜技術相關設備設施。

特別是財政購買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的做法,體現了政府扶持中醫藥發展的決心。適宜技術落地較難,原因之一是低收費,其業務收入甚至不足於負擔醫務人員工資。為此,寧波市政府新增“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補助,按門診每人次8元、住院每床日15元的標準補助各醫療衛生單位。寧波市北侖區中醫院院長告訴記者,該院每年獲得此項補助達三四百萬元,解決了應用適宜技術的政策性虧損問題。

嘉興市轄海鹽縣在省內率先創新實施“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管理”。該項目包括推拿、按摩、針刺、拔罐、灸法、貼敷和中醫正骨、理療、刮痧、小針刀、耳壓、穴位注射、放血療法等中醫適宜技術共14類89項,並規定,醫療機構採用上述適宜技術服務,按每人次10元的標準由財政給予補助,做到月月兌現。3年來,海鹽縣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獲得該項目補助累計達1271萬元。此舉調整了中醫投入“普降細雨”的做法,通過項目管理改變了中醫藥服務幹多幹少一個樣的現象,推動中醫藥適宜技術落地。現在,海鹽縣城鄉實現了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全覆蓋。2014年該縣中醫非藥物適宜技術治療達48.4萬餘人次,是2011年的1.5倍多,佔全縣門診總人次的21.35%,在全省各縣域獨佔鰲頭。

創新干預機制:提高服務人群認知度

杭州市《農村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影響因素探討》調查表明,近幾年來,中醫藥適宜技術向農村推廣的宣傳對象主要為供方,即衛生醫務人員,而忽視了需方即服務人群的因素,因而出現農村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一廂情願”的現象。該研究以杭州市轄桐廬縣為樣本,結果顯示,村民接受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知曉度、認同度及選擇性分別僅為25.31%、34.2%、32.03%,鄉村幹部尤其低(20%左右)。

該項研究還剖析了中醫藥適宜技術在農村區域推廣的影響因素,包括適宜技術項目因素和技術因素、人員因素、推廣因素及支撐因素等5項。研究發現,減輕或消除人員和支撐因素中的不利因素相對容易,前者可通過加大培訓力度,後者在經濟發達地區也不難解決。目前的主要問題不在衛生機構,而在服務對象。

根據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首要影響因素為需方的問題,桐廬縣設計實施的干預方案為:將擬推廣的適宜技術項目通過電視反覆播放;組織科普巡講團深入農村、社區舉辦講座。現在,桐廬縣已形成縣、鄉、村三級中醫藥適宜技術宣教網路。干預效果評估提示,中醫藥適宜技術需要宣傳,只有讓群眾認知,才可能得到重視。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已向全省推廣桐廬的做法和經驗。

浙江許多縣區突破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困局的成功均離不開加強宣傳。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示範基地普遍採取組建宣講團走訪基層和採取制發宣傳資料、展出宣傳圖板、舉辦科普講堂、開展下鄉義診及諮詢服務等多種形式,使推廣應用適宜技術家喻戶曉。

創新推廣機制:搭建推廣應用新平臺

被列為浙江省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示範基地的杭州市富陽區、寧波市北侖區,創建了由區中醫院領銜、區域內街道(鄉鎮)衛生機構參與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聯合體,通過這一形式不斷拓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

“聯合體”工作的主要做法為:健全管理組織,在區衛生部門的統一領導下,由區中醫院建立適宜技術推廣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團隊,制定實施區域工作計劃和督導、考核等制度,實行“聯合體推廣應用適宜技術目標管理責任制”;確定推廣項目,從國家和省級層面推出的中醫藥臨床適宜技術推廣目錄中,結合本地實際篩選出推廣應用項目;組織層層培訓,規範培訓好師資,由他們負責培訓社區、鄉村醫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使區域內基層臨床醫務人員參加適宜技術的培訓達百分之百;保障措施落實,“聯合體”各衛生機構,推廣應用適宜技術均有專人負責、專人操作,有專用設備設施和專項投入。

該省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還涌現了不少好的創新形式:杭州市余杭區形成了“區中西醫結合醫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三級垂直推廣應用適宜技術的管理體制,區域內近30萬人享受到“同質、均等、可及”的適宜技術服務。

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還撥出專款支援國家級示範基地省立同德醫院建設覆蓋全省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視頻網路平臺,向基層中醫院和社區、鄉鎮衛生機構提供接入服務。社區、農村衛生人員可實時線上收看中醫藥適宜技術遠端授課,也可登陸點播收看相關視頻課件,基層衛生人員不出家門就能通過線上學習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於臨床。

創新激勵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浙江各地基層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做得好的,都建立了完善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其中不少創新做法也值得借鑒。

海鹽縣將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業務量,列入對單位和醫務人員個人績效考核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各單位還有不同的激勵舉措。該縣秦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轄許油東村社區衛生服務站鄉村醫生姚虞明介紹,他治病首選中醫非藥物療法,政府給予中醫非藥物治療每人次10元的補助,其中7元歸單位,3元獎勵給醫生個人,一個月下來,他每月可增加工資性收入二三百元。

鎮、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的淳安縣臨歧鎮臨歧村衛生室的兩位醫生都是中醫,這裡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佔門診人次六成以上。該村衛生室醫生告訴記者,農民患者喜歡“簡便驗廉”的適宜技術。同時,開展適宜技術的業務純入全部作為鄉村醫生獎金,所以醫患雙方對運用適宜技術治病的積極性都很高。

余杭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領銜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聯合體”,近幾年每年適宜技術門診人次以兩位數增長。該聯合體社區醫生的年均收入,比余杭區其他社區衛生機構高出一二萬元。

海寧市中醫院規定,中醫藥適宜技術特色護理收入的30%返回各科室,列為“護士得大頭,醫生得小頭”的額外獎金分配。推出這一經濟激勵舉措後,該院病區從原先基本為純西醫護理轉變到“無中醫不護理”全覆蓋。今年1至9月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特色護理例次,比上一年同期翻了兩番。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