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付:剛柔辨證愈心臟神經症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1-18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剛柔辨證理論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心身醫學科趙志付主任醫師,在繼承其導師歐陽琦教授和董建華教授學術思想的基礎上,根據《黃帝內經》的“心神合一論”、“天人合一論”、“臟腑相關論”等相關理論,結合自己多年臨床經驗以及當今社會疾病譜的特點,指導臨床診治心身疾病的一套獨特理論體系。

該理論認為心身疾病發病後首先傷肝,波及心、脾、肺,日久及腎。初期多為肝脾同病、肝心同病、肝肺同病,後期多為肝腎陰虛或肝脾腎陽虛。末期陰竭、陽亡、陰陽離絕而終。病性為剛柔不能相濟,而致疏泄失職,氣滯血瘀,痰阻濕困或氣逆化火,火熱傷陰,升降失司,日久由實轉虛,脾虛肝鬱或腎虛肝旺,極少純虛證。

根據人體陽剛和陰柔的屬性不同,可分易致肝疏泄不及或太過。素體陽剛,七情過極,則出現疏泄太過的陽亢陰虛的肝旺證候,稱之為剛證;素體陰柔,七情過極則出現疏泄不及,肝郁氣滯血瘀濕困的肝鬱證候,稱之柔證。

臨床發現,心身疾病病機主要為肝臟疏泄太過與不及引起的機體剛柔不能相濟。治療應柔以制剛,剛以制柔,採用剛柔辨證論治方法。具體為肝疏泄太過而致剛證者用柔肝抑制其疏泄;肝疏泄不及而致柔證者,用剛法以增強其疏泄,即《內經》所説:“用辛補之,用酸瀉之”。剛柔再分虛實,具體而言,分為兩綱、四型、十六證。筆者在此舉例説明。

【病 案】

姚某,女,52歲,2013年10月9日初診。

患者心慌2年余,近日因與家人爭吵症狀加重,在他院檢查未見異常,診為“心臟神經症”,治療無效。患者平素性急易怒,現心慌氣短,伴有心煩易怒、胸悶、短氣、頭暈、頭脹、眼幹、脅肋脹、失眠多夢,納可,二便常。診見舌紅,苔薄黃,脈弦細。

辨證:心肝陰虛(剛證之虛證)。

治法:柔肝養心。

主方:芍藥甘草湯合天王補心丹加減。

方藥:白芍10克,丹參30克,炒酸棗仁30克,柏子仁30克,百合30克,茯苓30克,枸杞子20克,菊花12克,桑葉10克,梔子10克,淡豆豉10克,磁石30克(先煎),肉桂3克,生牡蠣30克(先煎),炙甘草6克。14劑,水煎服,日1劑。囑其放鬆心情,適度運動。

10月23日二診:心慌減輕,夜間入睡仍困難,原方加代赭石(先煎)、牛膝,繼服14劑。

11月6日三診:睡眠改善。守方繼服1個月,期間守原方略做調整,症狀基本痊癒。

【按】:心臟神經症屬典型的心身疾病,其發病首先傷肝。趙志付認為該病案患者屬於剛證,其症候屬剛證虛證之心肝陰虛型。本方以白芍、丹參、炒酸棗仁、柏子仁、百合等柔肝養陰安神,以桑葉、梔子、淡豆豉、菊花等涼肝清熱除煩,磁石、牡蠣重鎮安神,集柔肝、清肝、鎮肝于一體。

(作者:張慧)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