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砂醫學】“龍砂膏滋”説源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1-12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龍砂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教授得龍砂膏方嫡傳,對江南膏滋民俗有深刻理解。茲將筆者近兩年跟隨顧植山教授對膏方的一些論述意見和個人體會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膏劑、膏滋、膏方説異】

膏劑,僅是從劑型上論,屬中醫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膏劑又分為內服膏劑與外用膏劑,外用膏劑又叫膏貼、薄貼、膏藥等;早期內服膏劑有時也冠名“某某煎”,如《金匱要略》中的大烏頭煎、豬膏發煎等。

現在有的學者論述膏方源流,往往追溯到《黃帝內經》和《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有“肪膏”“脂膏”“彘膏”“豹膏”“蛇膏”,《黃帝內經》有“豕膏” “馬膏”等,這類膏劑基本上都是動物脂肪,外敷塗抹于體表(故“膏”作動詞用又有涂敷的意思),主要用以治療外、傷科疾病。以後把用植物熬成的黏稠膏狀物也都叫作膏,不再專指動物油脂。

江南民間冬令用作調補“治未病”的膏,習稱“膏滋藥”;現在有些人口頭上講的吃“膏方”實際上是吃“膏滋”,嚴格説來醫生開的膏滋處方才叫“膏方”,至今在“膏滋”民俗區,尤其是在龍砂文化區,大家仍習慣叫“吃膏滋”。用作冬令進補的“膏滋”,表達的不僅僅是一種製劑形態,也不僅僅是滋補而已。“膏滋”或“膏方”,在江浙一帶是一個已約定俗成的有特定概念的名詞,具有醫學上的特殊含義。膏方、膏滋與膏劑的區別顯而易見。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範·膏方》對膏方的定義為:“膏方”是以養生保健為主要目的所服用的中藥膏劑,又稱“膏滋”。明確指出膏方的主要目的不是治病(治“已病”),而是養生調體“治未病”,這種定位是正確的。

【“膏滋”冬補是江南地區民俗】

龍砂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對江浙一帶冬季服用膏滋進補的民俗進行了調查,發現民間服用膏滋進補的民俗範圍主要是江南蘇錫常滬和浙北地區,環太湖的龍砂文化區是膏方民俗的中心,在龍砂文化區的民間至今流傳著冬季自己製作“膏滋”的傳統。

【冬補選擇“膏滋”有劑型優勢】

膏劑黏稠,在體內停留時間長,比其他劑型能更好地發揮滋養作用。《靈樞·五癃津液別》“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冬令進補以填補命門元精為主,膏劑就比較適合。

此外,膏劑具有服用方便,口感好,易於貯存,方便攜帶等劑型優勢。

【“龍砂膏滋”文化積澱深厚】

龍砂地區襟帶三吳,歷史文化底蘊悠久,宋末元初的江陰大學者陸文圭集兩宋學術的大成,被學界推崇為“東南宗師”。陸氏在龍砂地區專心致力於包括中醫學在內的文化教育事業達50餘年,培養了大批文化、醫學人才,由陸氏傳承的兩宋河洛思想,為明清命門學説之嚆矢。由陸文圭奠定文化基礎而形成的龍砂醫學流派,運用命門學説和“冬至一陽生”的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黃帝內經》的“冬藏精”理論,在江南地區倡議和推動了膏滋方民俗。擅用膏滋方養生“治未病”是該學術流派的重要特色之一。

龍砂膏滋為中醫膏方之源頭,最能體現膏滋的民俗文化內涵,龍砂名醫柳寶詒、張聿青等是江浙膏滋方的傑出代表。

【“龍砂膏滋”四大特色】

經過研究歷代龍砂醫家膏滋方脈案,歸納龍砂膏滋具有順應“冬至一陽生”思想,注重命門元陽;講究陰陽互根,陰中求陽;結合五運六氣因時制宜;注重熬膏技藝,製作工藝精良四大特色。

【“龍砂膏滋”有特定理論基礎】

前面已談及膏滋方體現了特定地域民俗文化內涵。從學術層面論述,《內經》冬藏精理論、資化源理論、宋明理學的太極河洛思想、明清命門學説等都是龍砂膏滋的理論基礎。

【“龍砂膏滋”遵循七損八益時機】

“七損八益”一詞,見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乃《黃帝內經》調陰陽的基本大法。近代學界大都將其解釋為房中術,失去了“七損八益”重要意義。對此,顧植山教授早已在2006年7月21日的《中國中醫藥報》上就發表了《黃帝內經“七損八益”不是房中術》的文章作了駁正。

顧植山教授認為:“陰陽應象大論”的命名,是因為該篇主旨強調的是自然界的陰陽與人體陰陽之“象”的對應,人體的一切活動需要與自然界的陰陽氣化之“象”保持一致, “七損八益”恰是大自然陰陽氣化的象態特徵。

根據顧植山教授繪製的“三陰三陽太極時相圖”,八位於東北方,相應于初春“太陽為開”之處,天氣左升右降,八之後陽氣漸旺;七位於西方主秋之位,七之後“陽明為闔”,陽氣逐漸閉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説:“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這裡“春夏養陽”就是“益八”,“秋冬養陰”則是要順從“七損”的自然規律,“陽殺陰藏”,幫助陽氣收藏。

因為冬天的陽氣以精的形式封藏于正北少陰之位,故有“少陰君火”和“腎間命門”之説。“命門”即上文中的“生長之門”。春夏陽氣表現在外為“浮”,秋冬陽氣收藏于內為“沉”。順從七損八益是原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方法, “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是境界。

根據“七損八益”規律,對一些入秋以後陽氣失于收藏的人,可在秋季可以先服用一些秋膏,秋膏作為冬令進膏滋的“開路膏”,目的在於使陽氣得到更好的收藏。

【“龍砂膏滋”提倡冬至開始服用】

“龍砂膏滋”提倡冬至開始服用,因為冬至是陰極而陽生之時。唐·杜甫《小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宋·朱淑真《冬至》:“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依據顧氏三陰三陽開闔樞圖,可以充分理解冬至一陽生的概念。

冬服“膏滋”就是順應自然規律,在陰極陽生之時,服用一些滋補腎命的藥物,有利於腎藏精的功能,但藏精還需化氣,只講補腎填精是不夠的,龍砂膏滋順應“冬至一陽生”的氣化規律,在溫陽滋腎藥中,常會酌加黃芪、桂枝等幫助陽氣升發的藥品。膏滋講究“靜中有動,動靜結合”,根據開闔樞“冬至一陽生”思想,加用佐助太陽“開”和“升”的藥物,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動”。

【龍砂醫家結合運氣 豐富“膏滋”內涵】

在陸氏傳承的兩宋學術的影響下,龍砂地區醫家十分重視運氣學説的臨床運用,這一特色也反映到龍砂醫家的膏滋方中,龍砂名家的膏滋方中常會看到根據不同年運氣特點靈活組方用藥的思路。

【龍砂醫家擴大“膏滋”應用外延】

膏滋原本是用來冬補治未病的,但一些醫家在運用膏滋調補過程中,發現冬季服用膏滋對一些慢性病常能收到意外療效,故而一些醫家在冬季也常利用膏滋結合治療一些慢性病,擴大了膏滋的適應證範疇。

秦伯未《膏方大全》指出“膏方非單純補劑,乃包含救偏卻病之義。”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臨床善用膏方,他指出膏方不僅是滋補強壯的藥品,更是治療慢性疾患的最佳劑型。

(作者:陶國水)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