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名方》:平陳調胃湯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0-30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石國璧,男,山東歷城人,1934年生於甘肅省。主任醫師,教授,甘肅省名中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指導老師,北京市朝陽區中醫藥薪火傳承工程指導老師。曾任甘肅省衛生廳副廳長兼甘肅省中醫藥研究院院長等職。主編或副主編的著作有《經方要義》、《中醫基礎理論》、《醫門真傳》等。
組成:蒼術12克,姜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厚樸10克,炙甘草6克,大棗5枚,生薑2片。
功能:燥濕化痰,運脾和中。
主治:脾胃病痰濕中阻。症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噁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倦怠嗜臥,咳吐白痰,或頭眩或心悸,舌苔白膩,脈或緩或滑。
用法:水煎溫服,每日1劑。
方解:本方由治痰通劑二陳湯(半夏、橘紅、茯苓、炙甘草)及化濕和胃代表方平胃散(蒼術、厚樸、陳皮、炙甘草、生薑、大棗)的主藥共成一方。
蒼術為君藥,取其辛苦溫之性,燥濕健脾。《本草正義》“脾家鬱濕,或為月真 脹,或為腫滿,或為泄瀉瘧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腫……茅術一味,最為必須之品。”其藥性最強,作為君藥。
姜半夏為臣藥,辛溫燥濕,化痰消痞,降上逆之胃氣而止嘔惡。正如《本經逢源》説:“半夏同蒼術、茯苓治濕痰。”協助蒼術燥濕化痰之功而為臣藥。蒼術理脾,半夏和胃,脾胃同治,表裏共調。
陳皮,取其辛苦溫之性,理氣調中,燥濕化痰。《本草綱目》:“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與姜半夏共為臣藥,使燥濕之功益彰,醒脾和胃之能益強。
厚樸辛溫而散,長于行氣除滿,醒脾燥濕,和胃調中,佐陳皮、姜半夏祛濕化痰而為使藥。茯苓甘淡滲濕健脾。因脾為生痰之源,用之可使濕無所聚,痰無所生。陳修園稱二陳湯中茯苓“只此一味藥是治痰正藥”;“痰之本,水也。茯苓治水以治其本;痰之動,濕也,茯苓滲濕以鎮其動”;並與厚樸共為佐藥,使氣機調暢,升降有序,則脹滿可除。
炙甘草、大棗、生薑,補益脾胃,調和諸藥,共為使藥。
加減運用:胃脘痛甚者,加烏藥10克,川楝子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兼胃陰虛者加北沙參10克,天花粉10克,玉竹10克。合併失眠者加合歡皮15克。兼肝火犯胃吐酸者加黃連6克,吳茱萸2克;或瓦楞子30克。兼下焦濕重,舌根白膩,加澤瀉10克。兼痰濕凝聚,流竄肢節者加桂枝10克,當歸10克。
本方為石國璧治療脾胃病的常用之方,可廣泛應用於急慢性胃炎,胃潰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臨床表現以胃脘脹滿為主症,證屬痰濕中阻,氣機失調者。
(作者:李金平)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