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泉:經方治小兒哮喘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0-29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病 案】

楊某,男,10歲。2014年10月21日初診。

患兒反覆咳嗽、咯痰1個月。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咯痰,流涕,無發熱。4天前出現咳嗽、氣短、喘息,體溫37.2℃。現咳嗽、咯痰色白,氣短,喘息,納可,眠欠安,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2014年10月11日在北京兒童醫院過敏原檢測:分支黴菌、煙曲黴菌、黑曲黴菌重度過敏。

病機:少陽不利,寒飲內停。

治則:和解少陽,溫化寒飲。

主方:小柴胡合苓甘五味姜辛湯。

方藥:柴胡10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幹姜15克,細辛10克,杏仁10克,生麻黃6克。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4年10月28日):咳嗽、咯痰好轉,腳涼,手熱,汗少。納眠可,二便調。舌暗紅,苔薄白,脈弦滑。腳涼手熱為內有鬱熱之象。

處方:生麻黃6克,杏仁15克,生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焦檳榔10克,焦山楂30克,浙貝母10克,桂枝10克。7劑,水煎服,日1劑。

患者後咳嗽、咯痰消失,沒有其他不適。

【按】:小兒具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及“心肝有餘,肺脾腎不足”的生理特點,以及易於感觸外邪、易於傳變的病理特點,稍呆則滯,稍重則傷的用藥特點。並且外感時易夾痰、夾滯、夾驚。故治療外感疾病時宜以清透靈動為主,配以消導之品,且要中病即止。

柯琴有“頭面諸竅皆屬少陽”之論,本案患兒初診取小柴胡義合苓甘五味姜辛湯,一以調暢少陽利竅,一以溫化寒飲。二診時,則見鬱熱之象,故以麻杏石甘湯為主清肝胃鬱熱,配以消導之品而收功。

在應用麻杏石甘湯時,小兒若不見咳喘則應慎用,以防損傷陽氣。

(作者:安世棟)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