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昌林:脂肪瀉辨治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10-29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病 案】
李某,男,33歲,1992年10月10日初診。
主訴:腹瀉8個月。8月前因飲食不當,引起腹瀉至今,曾在某醫院以慢性結腸炎長期治療,但療效不顯,遂求中醫治療。刻診:面黃無華,消瘦,大便平時2~3次/日稀,若食肉、奶及油膩食品則便頻、4~6次/日,伴腹脹,腸鳴,食欲不振,頭暈,失眠,煩躁,記憶力減退,厭惡肉、奶及油膩食品,易外感,口腔潰瘍(長期復發性口腔潰瘍),查右上腹有明顯壓痛,小腹壓之柔軟,苔薄黃,脈沉、細、弦,左關著。
病機:膽氣犯脾,中氣下陷。
治則:利膽健脾,兼以固腸安神。
處方:生黃芪30克,蒼術12克,生石膏30克,青皮20克,莪術20克,三棱20克,金錢草30克,枳實4克,肉桂4克,訶子12克,麥冬12克,五味子20克。水煎服,2劑,一日3次。
方解:本方以青皮、金錢草、莪術、三棱、枳實,疏肝利膽,行氣活血;生黃芪、蒼術、生石膏,健脾益氣,清熱安中;肉桂、訶子,溫腸固澀;麥冬、五味子安神寧志,上藥合奏利膽健脾,兼以固腸安神之效。
10月12日:大便1次/日稀,腹脹減,腸鳴著,口腔潰瘍已愈,右上腹壓痛減。腸道濕盛,仍以上方,改肉桂為10克,加幹姜10克主之,3劑,一日3次。
10月15日:大便1次/日稠,腸鳴顯減,但解大便時感腰困,兩髖部痛。昨試食肉包子後,也未腹瀉。飲食增加,睡眠好,右上腹壓痛繼減,苔薄黃,脈沉、細、較弦,尺較弱。仍以上方減麥冬,五味子,加淫羊藿15克主之,3劑。
10月18日:大便1次/日利。腰困,兩髖部痛止,右上腹壓痛顯減,苔薄黃,脈浮,尺較弱。
治則:利膽健脾,溫補腎陽。
處方:生黃芪30克,蒼術12克,生石膏30克,青皮20克,莪術20克,三棱20克,金錢草30克,枳實4克,肉桂10克,幹姜10克,補骨脂15克,淫羊藿15克。水煎服,3劑,一日3次。
10月21日:大便1次/日成形,右上腹已無壓痛,余無異。仍以上方主之。
11月15日:以上方加減共服23劑,大便一直正常。患者面紅體胖,精神好,記憶力恢復,飲食肉類、水果涼食均無異,體質增強已不易外感,口腔潰瘍未犯,病已告愈,皆大歡喜。
【按】:慢性膽囊炎導致腹瀉,是因膽汁排出減少,以致影響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吸收,而造成消化不良性腹瀉,或稱為脂肪瀉。由於慢性膽囊炎導致的長期腹瀉比較少見,不熟悉,故易與慢性結腸炎引起的腹瀉相混。其實鑒別診斷比較簡單:如慢性膽囊炎導致的長期腹瀉的患者,大都具有食肉、奶及油膩食品則腹瀉或加重病史,右上腹有壓痛,結腸區壓之柔軟,大便稀而無不盡感,脈弦、左關著等。當然,若能做結腸鏡檢查則更準確。
慢性膽囊炎導致的長期腹瀉,在中醫則為膽鬱脾虛,中氣下陷所致,故應以利膽健脾為主治療,該患者僅治療11天,症狀就全部消失,又鞏固調理近1月,使體質完全恢復健康。
(作者:雷昌林)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