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療 頸性眩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27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頸性眩暈是以頸椎病為基礎所引起,以發作性眩暈、頸肩痛為主要症狀,多見於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例如不正確姿勢、受寒等因素引起的頸椎周圍軟組織發生急慢性無菌性炎性反應,刺激、壓迫穿行其間的椎動脈,當椎動脈受到擠壓或刺激時,可造成痙攣扭曲,導致腦供血不足;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壓迫交感神經引起眩暈、頭痛、頸肩痛等臨床症狀。筆者採用針灸治療頸性眩暈取得一定療效,以饗同道。

取穴:風池、天柱、百勞、大椎、百會、暈聽區(從耳尖直上1.5釐米處,向前及向後各引2釐米的水準線,共長4釐米)穴,穴位用75%酒精常規消毒,1寸毫針常規刺法,行針手法用瀉法,留針同時TDP烤電治療半小時,一般每日1次,一週5次。兩周1療程,休息2~4天,行下一療程。

中醫並無椎動脈型頸椎病病名,根據臨床症狀將其歸為“眩暈”、“頭痛”等範疇。中醫認為本病緣于局部經絡痹阻,氣血不暢,經筋失榮,“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故針刺當疏經通絡,調暢氣血,舒筋榮筋。臨床研究,針刺頸項部腧穴能改善椎-基底動脈及頸內動脈等血液供應,增加腦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頸部軟組織的緊張狀態,緩解局部肌肉緊張。故取風池、天柱、百勞、大椎穴,百會歸於督脈,居腦之上,督脈入屬於腦,腦為元神之腑,故本穴可調節神志,具有開竅醒神、息風化痰。暈聽區主治眩暈。神燈治療儀(TDP型)治療對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使機體代謝廢物和毒素加速排除,從而改善局部肌肉組織的營養,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作者:朱馬亮)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