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灸法治慢性疲勞綜合徵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2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慢性疲勞綜合徵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於1988年首先命名的一組原因不明,各種實驗室檢查或體格檢查均沒有發現明顯異常,持續存在時間點6個月或者以上的一種長期疲乏無力狀態,不能通過臥床休息而緩解的全身不適、精神萎靡、手足酸軟、記憶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等一系列症侯群而言。中醫學中沒有“慢性疲勞綜合徵”的記載,但對“疲勞”的認識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詳細論述。散見於中醫古籍中的如“倦”“懈怠”“懈惰”“四肢不舉”“四肢勞倦”“四肢不欲動”“身重”等相關論述與慢性疲勞綜合徵的表現極為相似。中醫學認為,飲食不規律久則損傷脾胃致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四肢肌肉失養;長期處在焦慮、緊張、惱怒、恐懼中,思慮傷脾、怒則傷肝、恐則傷腎;肝鬱與脾腎氣虛互為因果,易致肝郁氣滯疏泄失職;長期處於久坐和視力疲勞的狀態損傷血肉,而體力勞動者長期久立、久行損傷筋骨;長期臥床的人耗氣;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思慮過度、過勞傷脾,房勞過度則耗傷腎精等,均可引起肝失疏泄腦神的功能失調進而導致五臟的氣化功能失常,就會出現以疲勞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多臟器、多系統功能失調的疾病。

對於慢性疲勞綜合徵的治療採取遵《周易•係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之思想,倣《玉龍經》:“百會在頂,應天主乎氣;涌泉在足底,應地主乎精;璇璣在胸(神闕在腹),應人主乎神;得之者生,失之者亡,應乎三才也。”選取百會、神闕、涌泉三才(穴)灸法。令患者取舒適體位並將所選穴位處充分暴露,術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筆寫字狀拿灸,用純艾條使艾條與穴位局部皮膚成45度角,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穴位處(點燃端的艾頭與穴位處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覺穴位局部溫熱、術者視之泛紅但不致燙傷為原則,按百會→神闕→涌泉的順序各灸15至20分鐘。每日一次,連續灸5天休息兩天再如法灸下一個5天。

方中百會穴位於諸陽之會、百脈之宗的頭部,溫和灸可促進頭部血液迴圈,疏通經絡,宣暢氣血,醒腦開竅,旺盛陽氣,升陽舉陷,益氣固脫,升提收攝之功。神闕穴位居臍中,又名臍中、氣舍、氣合、環谷、維會、命蒂等。為先天元神出入之道,其處凹陷空缺,歷代針灸醫籍均視為人體要穴。此穴屬任脈,通過經絡關係督脈“貫臍”“過臍中央”,故在肚臍眼施術可以激發經絡之氣,通過任督二脈總理人體諸經百脈、五臟六腑,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培元固本、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調整臟腑平衡的功效。涌泉穴位於腳心是腎經的井穴,中醫喻其為“水之源頭”,十二井穴中唯有涌泉能滋陰益腎,平肝息風,具有補益功效。取百會、神闕、涌泉三穴同用溫和灸後共奏平衡陰陽、溝通上下,協調內外,使臟腑氣血功能條達則氣血運作正常,四肢百骸得到營養濡潤則疲勞即可自除。

(作者:蔡曉剛)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