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婦科】婦人病當重調理脾胃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8-20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王氏婦科治療婦科病,重視調理脾胃。喜用四君、六君、補中益氣湯之類。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脾為中土,以溉四旁,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皆賴以養”。調脾胃可培補人體正氣,補益人體元氣。諸病皆從脾胃而生,治婦科當以調理脾胃為本。治脾又當分析而論。脾陽不足,胃有虛寒,一臟一腑皆宜於溫陽升運。脾陰不足,胃有虛火,則當柔潤養陰。脾氣下陷宜升,脾氣上逆宜降。寒濕宜苦溫燥濕,濕熱宜清熱祛濕。涼燥宜溫潤,溫燥宜清滋。虛實寒熱,升降燥濕,均宜辨證。糾其偏,救其弊,燮理陰陽,使歸於平緩,是治本。脾胃之本健旺,滋灌臟腑百骸,諸症易除。肝強脾弱,舍肝救脾,心血不足,補脾生血。肺氣不足,補土生金,腎病犯脾,脾虛則水能反克,救脾為主。故調脾可安五臟。

調脾胃選方用藥應以輕靈為貴,切記妄施破氣耗散與滋膩呆補之品。輕靈則是輕快靈活之意。處方用藥補而不滯,溫而不燥。可從四個方面展顯。

一則不取峻補,峻補則恐壅滯有礙吸收,臨床很難起到益脾扶正之效,且難以鼓舞陽氣以去邪外達。

二則不取溫燥,脾虛用溫燥之品,固然能理脾燥濕,但有恐燥之過度,而傷及胃陰。正如葉天士所謂:“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故治療脾胃病,燥脾濕,不可忘記護胃陰。

三則補脾不忘理氣,甘溫益脾,甘平養胃,乃調理脾胃之常法。但用藥應注意補而不滯。祖父每于大劑補藥中加入芳香醒脾理氣之品,以作引導,更有助於藥力的運化吸收。

四則用藥劑量不求過重。治病者,在於補偏求弊,調和陰陽。當正氣尚未陷入極度虛弱之境地或邪實尚未積結到深重程度時,遣方用藥劑量不必過大,藥過病所,則反傷正氣。只有配合得宜,君、臣、佐、使應用得法,不難以少勝多,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婦人慢性病,倡導以丸藥調理,以適應脾胃運化。臨床上若慢性久病患者,常需連續服藥,服湯藥日久,給患者帶來不便,且多次變換處方,也難以掌握病機,難以做到“效不更方”的守則。服久而不變換處方,又易動搖患者的治療信心。故臨證宜配丸藥治療。古人認為,“湯者蕩也”,“丸者緩也”。病急可服湯藥,病緩則用丸藥。丸藥利於調和臟腑。有醫者雲:“慢病慢治,如灌花,如溉木,當假以時日也。急病急治,如救焚,如救溺,稍縱即逝也。”治病之藥,多通過脾胃運化而發揮作用。藥物治病,藥激發人體正氣,促進生機以排除病邪,平衡陰陽。若藥物過量,對脾胃運化也是不利的。特別是當病人進入病危之時,有時用藥沒有反應,甚至不能吸收,原因是藥物代替不了人體功能。故對於慢性病,特別是脾胃病,初診、復診一、二次後,就按原方加減,配製成丸藥,讓病人堅持每日按時服藥。丸藥連服,療效不弱于湯藥。若藥物配伍得當,對脾胃運化和發揮藥效,都是很有利的。同時丸藥費用低廉,又可節省藥材。患者耐服久服,實乃治療慢性病的有效途徑也。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