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廷經驗方:解毒化瘀散結湯治乳癰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29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乳癰是乳房部常見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病症,臨床以乳房局部結塊,紅、腫、熱、痛,並有惡寒發熱為特徵。多發生於哺乳期婦女,以初産婦多見,好發于産後3至4周內。若治療不當或失治,可導致潰膿,不僅威脅産婦的健康,而且關係到哺乳及嬰兒的生長髮育,因此要及時治療,避免潰膿後手術治療帶來的不便。
乳癰,又稱為乳瘡、吹乳,中醫認為乳癰之成,外因為産後哺乳,乳頭破損,風毒之邪入絡;內因為厥陰之氣不行,陽明經熱熏蒸,肝鬱與胃熱相互影響,引起乳汁鬱積,乳絡阻塞,氣血瘀滯,化熱釀毒以致肉腐成膿,如《諸病源候論》中説“熱結于乳,故令乳腫,其結腫不散則成癰”。
劉啟廷教授總結認為,乳癰的病因多為正虛邪侵,因初産婦人體虛,汗出受風,外邪侵襲;或乳頭畸形、凹陷,嬰兒吮吸導致乳頭破碎,護理不當,毒邪外侵,可使乳絡鬱滯不通,化熱成癰。乳頭屬足厥陰肝經,肝主疏泄,調節乳汁分泌。婦人新産,氣血損耗,若乳母心情不暢,不知調養,憤怒憂鬱,極易導致肝郁氣滯,使乳汁發生壅滯而結塊,鬱而化熱,熱盛肉腐而成乳癰。此外,婦人産後妄用膏粱厚味進補,而致脾胃運化失職,脾胃積熱,胃火較盛,導致氣血凝滯,乳絡阻塞,濕熱濁氣壅結而發為乳瘡。乳癰早期表現為乳房內有疼痛性腫塊,皮色不紅或微紅,皮膚不熱或微熱,排乳不暢,哺乳時感覺乳頭刺痛;待腫塊逐漸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樣疼痛,皮色紅,皮膚灼熱,可伴全身感覺不適,惡寒發熱,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按之疼痛;化膿時則可見患乳腫塊中央漸漸變軟,按之應指有波動感,穿刺可抽出膿液,全身症狀加劇,高熱不退。乳癰形成的根源在於乳汁蓄積、肝鬱胃熱、乳絡閉阻、氣血壅滯、乳竅不通,故急宜清熱解毒,化瘀散結,消癰止痛。自擬解毒化瘀散結湯為主方,結合乳癰的不同時期,加減用藥,辨證施治,在發病初中期及時治療者很快可以痊癒,可以防止病情蔓延。
方藥組成:全瓜蔞30克,牛蒡子15克,柴胡15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15克,炮山甲10克(打碎),皂刺30克,漏蘆15克,路路通15克,通草6克,陳皮15克。
服用方法:上藥浸泡1小時,武火煮開,文火再煮30分鐘,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鐘,紗布包裹絞取二汁,混勻,分2次早晚溫服。藥渣裝布袋內趁熱外敷病患處,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注意溫度,防止燙傷。
功用:清熱解毒,化瘀散結,消癰止痛。
主治:乳癰。
組方依據:乳癰,現代醫學稱之為急性乳腺炎。多見於新産初乳者,由於乳腺不通,或産後情志不暢,造成肝氣鬱結,使乳汁鬱積,久而腐化,釀成熱毒,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乳房脹痛、紅腫、有硬塊,伴見發熱、身痛等症狀。治宜清熱解毒,通絡散結,化瘀消癰。方中全瓜蔞性寒,味甘,功擅消痰散結,癰腫初起用之尤佳,《本草綱目》記有“消癰瘡毒”的作用;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柴胡疏肝理氣、化痰解鬱;蒲公英、夏枯草相須為用,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清瀉肝火,散結消腫;炮山甲活血化瘀,通絡散結,消癰定痛,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雲:“穿山甲味淡性平,氣腥而竄,其走竄之性,無微不至,故能宣通臟腑,貫徹經絡,透達關竅,血凝血聚為病,皆能開之,以治疔癰,放膽用之,立見功效”;皂刺托毒排膿、活血消腫,《醫學入門》謂之:“皂刺,凡癰疽未破者,能開竅;已破者能引藥達瘡所,乃諸惡瘡癬及癘風要藥也”;路路通、漏蘆、通草皆為通乳要藥,三藥合用,開竅通絡,下乳;陳皮理氣調中,燥濕化痰。諸藥合用,共奏熱清毒解、絡通癰消之功效。
加減運用:若局部紅腫脹痛較甚者,在服藥的基礎上,可加用元明粉濕熱外敷,或用仙人掌(去皮、刺),加生石膏搗爛如泥狀外敷,亦可用推拿法將鬱積的乳汁推出;伴見大便幹結者,加大黃、元明粉以通腑瀉熱;伴見發熱明顯者,加黃芩解熱降溫;若熱勢已退,局部紅腫不減者,加大炮山甲、皂刺劑量,同時加鹿角霜、乳香、沒藥以消瘀散結,清退餘毒;乳房瀰漫性腫大者,加黃芪、炒白術、全蝎補氣以助托毒外出。
典型病例
郝某某,女,27歲,2013年12月9日初診。
患者主訴右側乳房紅腫脹痛二天。患者産後十七天,二天前發現右側乳房上方有硬結,乳汁不通暢,自行按摩無效,逐漸出現紅腫熱痛現象,伴見惡寒發熱、身痛、自汗、食欲不振、大便幹結。三年前曾有急性化膿性乳腺炎手術治療史,因懼怕手術求助中醫。刻診見患者形體虛胖,語聲低沉,口中有異味,查見右側乳房上方有一紅色腫塊,皮溫高,壓痛,分泌乳汁呈淡乳黃色,時測體溫38.2℃,舌質紅,苔薄稍黃,脈虛數。依據舌脈症狀辨證為産後氣血虧虛,肝胃鬱熱、氣血壅滯、乳絡閉阻、淤積成結、尚未潰膿,急予解毒化瘀散結湯化裁。
處方:全瓜蔞30克,牛蒡子15克,柴胡15克,黃芩15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15克,炮山甲10克(打碎),皂刺30克,漏蘆15克,路路通15克,通草6克,陳皮15克,酒大黃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藥渣外敷患處。囑其暫停哺乳,但要及時吸出積乳。
2013年12月14日二診,身熱已退,大便通暢,納食增加,局部熱痛減輕,但腫塊減小不明顯,乳汁恢復正常,舌質紅,苔薄白,脈沉細,予上方去黃芩,加鹿角霜溫通經絡,清退餘毒,再取6劑,服用方法同上。
2013年12月21日再診,右側乳房腫塊僅存元幣大小,膚色正常,壓痛不明顯,乳汁色淡白,精神、納食均已改善,又取上方3劑,囑其1劑服用兩天以鞏固療效。
按:急性乳腺炎只要早期積極治療,一般都能熱退腫消,在治療中,患者一定要保持乳汁通暢,不要怕痛,或誤認為發熱嬰兒吃奶影響健康,使乳汁鬱積,加重病情。因此,本病早期,乳汁鬱積但未合併細菌感染時(擠出的乳汁色白而無異味),應該堅持定時哺乳、及時疏通乳管,再配合治療,一般2~5天即可恢復。但若擠出的乳汁色黃而黏稠或乳頭破損者,就應採取患側乳房暫時停止哺乳,給予定時按摩排乳或用吸奶器將淤積的乳汁吸盡,有助於通暢乳管,減輕炎症的發展。對哺乳期初産婦,一旦發現乳房脹、痛、熱、紅之現象,應及時就診,切不可諱病忌醫,貽誤治療時機而成乳癰形成,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正確治療,切忌亂用藥,以免傷及孩子。臨床治療乳癰的方法有多種,理療、按摩、灸療都有良好效果,都是配合中藥治療的好方法,可以綜合治療。
解毒化瘀散結湯是一劑治療乳癰的有效方劑,組方合理,藥效顯著,特別是皂刺一味,辛散性強,善於通絡活血,消腫托毒,使藥力直達病所,對急慢性乳腺炎皆有良效。
(作者:劉荔 山東省臨沂市中醫醫院 劉啟廷名醫工作室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