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丸方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6-16 內容來源: 中國網
組成及用法:烏梅15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熟附片6克,幹姜6克,細辛4.5克,丹皮9克, 生牡蠣30克,生枳實9克,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熱邪深伏,陽氣內鬱之真熱假寒逆證。
解析:此為貴州名醫王希仲(1885~1981)之經驗方。王希仲少時即在貴州籍大學問家李端棻先生門下學習中醫,不時去四川、雲南等地尋師訪友,增廣見聞,曾任貴州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王氏認為《內經》、《難經》、《傷寒》、《金匱》乃中醫學之根底,對六經病機多從氣化學説認識,推崇張志聰、黃元禦,尤擅長治療婦科病。王氏認識問題確實深刻,故療效堪奇,為貴州四大名醫之一。
王希仲認為,厥陰者,陰之盡也,故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傷寒數日,正氣若虛,諸多感染性疾病高熱不退,入于厥陰,四肢逆冷不溫,如某些感染性休克,不可盲目溫陽補益。
若為熱盛陽鬱熱厥證,正不虛兼煩渴大汗者,白虎湯主之;兼腹滿便秘者,用承氣湯;若正氣已虛,無煩渴亦無便秘,高熱不退,四肢不溫,血壓或有所下降,王氏本方重用烏梅、連、柏,除傷寒煩熱實火,少佐熟附子、幹姜、細辛通陽,加丹皮涼血,生牡蠣鹹寒涌瀉其內熱,枳實辛行苦降,調暢氣機,於此類高熱肢厥可為良法。
細觀王氏此方,知其能發揮仲景之隱微,余等方知烏梅丸不惟治蛔厥證,略予變通,是為傷寒熱厥之正方。
(作者: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