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梅治雜病驗案二則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3-02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腦病醫院名譽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治療中風、頭暈、失語、胃病等內科疾病及疑難雜症,在治療疾病上主張以病為綱,辨證施治,個體化治療,分層論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驗及診療特色,常獲良效。筆者曾有幸跟隨恩師待診多年,受益頗多,現將其臨證醫案介紹如下。
病案1
李某,男,60歲,2002年9月18日初診。
患者主訴間斷性頭暈、頭昏沉5年余。患者5年前每因勞累後出現頭暈、頭昏沉、時有頭脹痛、失眠、乏力、腰酸,血壓高達170/100mmHg,心電圖提示:左室肥大,眼底檢查示動脈硬化,曾服依那普利片、尼福達片等藥物,血壓控制仍不理想。隨後來我院診治,刻下頭暈、頭昏沉、失眠、乏力、腰酸、舌質淡苔微膩、脈沉弦細。
診斷:中醫:眩暈(脾腎虛兼瘀)。西醫:高血壓病。治以健脾益腎 活血通絡。
方藥:黨參15克,白術24克,黃芩15克,夏枯草15克,當歸30克,川芎30克,杜仲18克,懷牛膝15克,桑寄生24克,丹參15克,生山楂15克,生薏苡仁24克。7劑中藥。
二診:仍頭暈、頭昏沉,血壓165/100mmHg,質淡苔微膩,上方去夏枯草,加雞血藤、黃芪、茯苓各30克,澤瀉24克,7劑。
三診:血壓已趨穩定,血壓為145/90mmHg,繼續服用。方藥:黨參15克,白術24克,黃芩15克,當歸30克,川芎30克,杜仲18克,懷牛膝15克,桑寄生30克,丹參15克,生山楂15克,雞血藤30克,地龍15克,茯苓24克,澤瀉30克,7劑中藥。
四診:頭暈、頭昏沉已好轉,時有頭痛,血壓為140/85mmHg,脈弦細、質淡苔微薄,上方加葛根30克,絲瓜絡30克。10劑中藥,水煎服。
按 由於事務繁忙、思慮過度、勞心傷脾,故頭暈、頭昏沉,腦為奇恒之腑,靈機之所在,充髓為海,脈絡主運氣血,氣血貴在流通,經絡不通,瘀阻絡脈故時有頭脹痛,脾腎虧于下,故乏力、腰酸,故健脾益腎、活血通絡為原則。
病案2
崔某,女,46歲,2004年5月16日初診。
患者主訴有胃痛病史,近半月來疼痛加劇,呈陣發性,痛甚則向肩背放射,嘔吐酸水,空腹痛甚,口苦口乾,食欲不佳,便幹、小便黃,曾中西醫結合治療,效不佳,做心電圖提示正常,後在醫院做胃鏡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隨後到我院診治。現症狀為胃脹痛,嘔吐酸水,空腹痛甚,口苦口乾,食欲不佳,便幹、小便黃,舌質暗,苔黃膩,脈弦。
診斷:中醫:胃痛(肝胃不和兼瘀血)。西醫: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治以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方藥:黃連10克,吳茱萸4.5 克,元胡24 克,川楝子12 克,丹參30 克,五靈脂15 克,枳實24 克,青陳皮各15 克,佛手15 克,當歸15 克,烏賊骨18 克,柴胡18 克,白芍30 克,生大黃4.5克。7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口服。
二診:服藥後胃脹痛有減輕,大便已正常,但痛甚時仍放射至後背,酸水已減輕,現改方藥如下:黃連12 克,吳茱萸6 克,元胡30 克,丹參30 克,九香蟲10 克,五靈脂15 克,香附15 克,枳實24 克,陳皮15 克,佛手15 克,三棱12 克,砂仁15 克,白芍30 克,三七(沖服)1.2克。14劑。
三診:患者訴説服上藥後症狀明顯減輕,按原法繼續服用一月余,後隨診,患者飲食正常,症狀消失。
按 本病因肝胃不和,氣血瘀阻所致,是由脾胃功能與肝氣疏泄有關,肝氣犯胃所致的肝胃不和。方中左金丸以清肝解鬱而止酸,川楝子散以疏肝理氣而止痛,烏賊骨酸澀甘溫以通血脈,五靈脂香附活血止痛,九香蟲行瘀止痛,從而使疼痛緩解,疾病很快痊癒。
□ 劉洪峰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柳林鎮衛生院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