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貴治小兒泄瀉驗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5-01-26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小兒泄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甚則如水樣為特徵的一種小兒常見病,其常年都可發生,以夏秋多見。小兒因氣血未充,臟腑嬌嫩,脾胃功能薄弱,飲食稍多,則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一感邪氣,如感寒、受暑或傷食,又易引起泄瀉等。其病因病機,或因感受外邪,或因內傷乳食,或因脾腎虛寒,均可使脾胃受病,運化失職,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濁不分,最後污穢下行而成泄瀉。發病之後,易傷津耗液,如治療不當,可出現傷陰、傷陽或陰陽兩傷,甚則出現亡陰亡陽等危亡證候。但小兒泄瀉,脾胃虛弱是其本,故治法應“扶正固本”為主,祛邪在其次。陳寶貴治療小兒泄瀉,屬寒者,用四君子東加白蔻、砂仁,重者加訶子、石榴皮、烏梅等;屬熱者,用葛根芩連東加六一散,兼傷陰者,又加玉竹、花粉等;傷食者,以通因通用之法,用保和丸出入,重者加檳榔、麥芽等。以下是幾則醫案,供同道參考:
案一 清熱解毒、利濕止瀉、消食和胃法
張某,女,3歲,2002年7月11日診。
大便泄瀉1周,日3~5次,質稀色黃而臭,肛周紅腫,身熱汗出,噯腐,腹脹,食欲不振,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屬:脾胃濕熱,飲食積滯。
治以:清熱解毒,利濕止瀉,消食和胃。
處方:葛根10克,黃芩3克,黃連3克,金銀花10克,滑石6克,蟬衣3克,薄荷3克,半夏3克,茯苓5克,厚樸3克,雞內金3克,焦神曲5克,甘草5克。2劑,水煎150毫升,分三次服,日1劑。
二診(7月13日):泄瀉減,身熱退,納食增。原方又進3劑。
三診(7月15日):食後腹脹,余諸症皆除。予保和丸收功,共服5日。
藥後父母告知病癒。
按 濕熱之邪,蘊結脾胃,下注大腸,致使傳導失常,故而泄瀉。濕性粘膩,熱性急迫,濕熱交蒸,壅遏腸胃氣機,故見色黃而臭,腹脹。濕熱困脾,則食欲不振。濕熱交爭于肌膚,熱邪逼迫,故見發熱汗出;濕熱下注膀胱,蒸騰津液,故而小便短黃。噯腐為有飲食積滯。舌苔黃膩,脈滑數亦為濕熱之象。上方中以葛根芩連東加金銀花清熱解毒止利;滑石清利濕熱;蟬衣、薄荷辛涼宣透,可清肌表之熱;半夏、茯苓、厚樸理氣和胃;雞內金、神曲消食導滯。全方共用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消食和胃之功效。二診時症狀減輕,故原方又進3劑。三診時食後腹脹,為有飲食積滯未清,故用保和丸善後,服用5日而病癒。
案二 溫中降逆、利濕止瀉法
霍某,男,2歲,1995年5月6日診。
食生冷瓜果之後,出現泄瀉、嘔吐已5日余。大便日6~7次,有時嘔吐,神疲,精神欠佳,腹按尚軟。舌淡,苔白,脈稍滑。
證屬:脾胃虛寒,胃氣上逆。
治以:溫中降逆,利濕止瀉。
處方:黨參5克,炒白術6克,茯苓6克,炮姜3克,白蔻2克,藿香5克,半夏3克,陳皮3克,厚樸3克,甘草3克。2劑,水煎150毫升,分早晚二次服。
二診(5月8日):泄瀉減少,日2~3次,精神轉佳,仍有嘔吐。上方加厚樸3克,又取2劑。
三診(5月10日):泄瀉嘔吐已止,脈轉有力。上方又取2劑鞏固療效。
按 小兒脾胃素虛,又加之生冷瓜果所傷,致使脾胃虛寒,胃氣上逆,進而引起泄瀉、嘔吐。泄瀉之後,精微不布,營養失充,故而神疲,精神欠佳。腹軟,舌淡,苔白,脈稍滑為脾虛濕盛之表現。上方中黨參、炒白術、茯苓、甘草益氣健脾;炮姜、白蔻溫中止瀉;半夏、陳皮和胃降逆;甘草調和諸藥。方藥對證,一診而症減。二診時患者仍有嘔吐,故加厚樸降逆燥濕和胃。三診時諸症皆無,又取2劑鞏固療效。
案三 祛風散寒、止咳和胃法
高某,男,2歲,2003年10月16日診。
感受風寒之後,泄瀉,咳嗽,鼻流清涕,嘔吐,舌淡,苔白,脈細。
證屬:風寒外襲,肺胃失和。
治以:祛風散寒,和胃止咳。
處方:蘇葉6克,防風3克,藿香5克,半夏3克,杏仁3克,厚樸3克,茯苓5克,辛夷3克。2劑,水煎10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日1劑。
二診(10月18日):嘔減咳輕,鼻流清涕已愈,仍有泄瀉。上方去辛夷,加炮姜3克,又取2劑。
三診(10月20日):諸症皆除,又取2劑。藥後病癒。
按 小兒脾胃本屬不足,又加外受寒邪,以使寒邪入裏,傷于脾胃,脾胃失運,則見泄瀉、嘔吐。肺臟受寒,失其宣降,則見咳嗽,鼻塞。舌淡,苔白,脈細亦是脾胃受寒的表現。上方中以蘇葉、防風疏風散寒,其中防風又可祛風除濕;藿香芳香化濕;杏仁降氣止咳;辛夷宣通鼻竅;半夏、茯苓、厚樸健脾和胃。辨證無錯,用藥亦準,故藥後病減。二診時鼻流清涕已愈,故去辛夷。仍有泄瀉,考慮脾陽不足,故加炮姜以溫中止瀉。三診時諸症皆除,又服2劑而愈。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