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廷經驗方:化瘀散結湯治頸部淋巴結腫大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2-10  內容來源: 中國網

頸部淋巴結腫大為臨床常見病症,屬於慢性淋巴結炎,多發生於頸側、頜下、頦下、耳後等處,表現為局部的淋巴結不同程度的腫大,單個或數個成串,小者如豆粒,大者如花生米,觸之略硬,表面光滑,推之可移,可有輕度壓痛,多繼發于頭、面、頸部的炎症病灶,部分病人可有低熱、盜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狀。如不及時治療,病情加重時也可發展成膿腫,伴有全身感染症狀。

頸部淋巴結腫大屬於中醫“瘰疬”“痰核”的範疇,好發于兒童或青年人,中醫認為,病因為外感六淫邪毒,侵入肌膚,邪毒流注于經脈,與內蘊之痰濕交結,致使營衛不和,邪鬱化熱,氣血凝滯,經脈阻遏而成痰毒;也有因乳蛾、齲齒、頭面部癤腫感染毒邪而誘發。劉啟廷認為,本病多發于青少年人,一般體質較為虛弱,有反覆感冒病史,此乃先天素體虧虛,後天調養失當,病久失治誤治,遷延成頑疾。病屬本虛標實之症,氣陰虧虛為本,痰濕濁瘀凝滯為標,治宜扶正固本,清熱解毒,化痰逐瘀,軟堅散結。以自擬方化瘀散結湯治療數十例慢性淋巴結腫大者,可以快速消除患處病痛,切斷病機,祛毒外出,達到標本兼顧、抑制復發的目的。

方藥組成:生黃芪30克,炒白術30克,赤芍30克,玄參30克,浙貝母30克,生牡蠣30克,山慈菇15克,炮山甲10克,蜈蚣2條(焙幹,研末沖服),陳皮10克。

服用方法:上藥浸泡1小時,武火煮開,文火再煮30分鐘,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鐘,取二汁,混勻,分2次早晚溫服。兒童依據年齡酌情減輕用藥劑量。藥渣趁熱外敷病患處,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注意溫度,防止燙傷。待病情穩定後,亦可將上藥加倍藥量,焙幹,軋細末,裝膠囊內,每粒膠囊含生藥0.5克,每次4~8粒,每日3次口服。

功用:益氣健脾,活血化瘀,理氣散結。

主治:慢性淋巴結炎。

組方依據:頸部淋巴結腫大可繼發于淋巴結急性炎症的反覆發作,或治療不徹底逐漸增大形成,常見於現代醫學的慢性淋巴結炎與淋巴結核疾病,病程較長,以手觸之,病患處有大小不等的腫塊,猶如豆粒或花生米大小,觸之滑軟,不紅不灼,或痛或不痛,或僅有壓痛。多由肺胃熱鬱、外感毒邪、濕濁內侵、耗氣傷陰、痰凝血瘀、鬱結皮下而成腫結。治宜益氣養陰,化瘀行滯,解毒散結。方中生黃芪味甘、性溫,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之功效,炒白術味苦、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之功,兩藥合用,補氣生血,扶助正氣,以托毒外出;赤芍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功,玄參、浙貝母、生牡蠣乃《瘍醫大全》之消癘丸,其中玄參清熱滋陰、涼血散結,生牡蠣軟堅散結,浙貝母清熱化痰,三藥合用,可使陰復熱除,痰化結散,使瘰癘自消,亦可用於痰核、癭瘤屬痰火結聚者; 山慈菇、炮山甲、蜈蚣破瘀通絡,活血解毒,尤其是炮山甲一味,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雲:“穿山甲味淡性平,氣腥而竄,其走竄之性,無微不至,故能宣通臟腑,貫徹經絡,透達關竅,血凝血聚為病,皆能開之,以治疔癰,放膽用之,立見功效”;陳皮燥濕化痰,行氣開胃。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化痰散結、逐瘀消腫之功效。

加減:淋巴結腫大較重伴有局部紅腫者,加蒲公英、皂刺、黃芩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伴有午後潮熱者,加地骨皮以退陰虛火動,除骨蒸勞熱;大便幹結者,加大黃以通腑泄熱。

典型病例

孫某某,女,21歲,2013年1月8日初診。主訴:頸部慢性淋巴結腫3年,每因感冒或勞累則加重,經病理學檢查均提示炎性改變,輾轉治療,仍反覆發作。刻診見患者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精神緊張,在左側耳下頸部可觸及3枚硬結,大者約2×1.7釐米,表面光滑,壓痛明顯,自述每當病情加重時伴隨午後潮熱,頸部轉側不爽,納食一般,睡眠可,大便偏幹、二日一行,月經週期正常,有痛經史,經量少,白帶不多,末次月經12月18日。舌紅、尖赤,苔薄白,脈沉細稍數。依據舌脈症候,辨證為素體不足,外邪侵入,邪毒內戀,痰核滋生,膠著內阻。治宜扶正固本,清熱散結,活血化瘀,托毒外出。方用化瘀散結湯化裁。

處方:黃芪30克,炒白術30克,赤芍30克,玄參30克,浙貝母30克,生牡蠣30克,山慈菇15克,炮山甲10克,蜈蚣2條(焙幹,研末沖服),陳皮10克,地骨皮30克,大黃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藥渣外敷患處。

2013年1月15日二診:服用後自覺頸部輕爽,腫大結節略有縮小,壓痛減輕,唯服藥後胃部不舒,隱隱作痛,影響食欲,大便稀,日1次,便前腹中絞痛,考慮患者體質虛,不耐藥力,囑其每劑藥分四次溫服,每飯後30分鐘和睡前飲服,予上方大黃炭易大黃,取藥六劑,原法繼用。

2013年1月21日三診:患者精神、面色明顯改善,頸部小淋巴結腫已消失,大者約縮至花生米大小,壓痛消失,胃納正常,二便通暢,末次月經前腹痛減輕,月經量較前增多,自述經後體爽,效不更方,原方繼續。

2013年2月19日復診:上方隨症加減服用49劑,腫大淋巴結已縮至豆粒大小,表面光滑,活動度好,自中藥治療期間患者體質明顯改善,亦未發生感冒現象。病情趨於穩定,囑患者停藥觀察,平素加強鍛鍊,提高自身素質,防止病變復發。

按:淋巴結炎是由於細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結所致,並不是每個人遇到細菌感染就會發生淋巴結炎,只有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才容易發生本病。長期的營養不良,貧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顯下降時,感染細菌後才易發生淋巴結炎。因此,注意個人衛生,提高身體素質,防止各種感染的發生是治療和預防本病的關鍵。

針對患者因體弱服用中藥出現胃部不適的感覺,劉啟廷教授及時調整服藥方法,將每次服藥的時間選擇在飯後30分鐘,一可減輕胃腸道反應,二則取其“病在上、飯後服”,借助食氣的蒸發作用,引藥上行,直趨病所,藥效更佳。

煎服後的藥渣尚存有部分藥力,取其外敷,可以達到局部理療的作用。臨床觀察結果表明,中醫治療慢性淋巴結腫大療效確切,簡便易行,且無明顯不良反應,不易産生耐藥性,並可使局部腫塊快速消散,不易復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劉荔 山東省臨沂市中醫醫院 劉啟廷名醫工作室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