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對百歲夫妻長壽之秘(上)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1-26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今年10月21日,中國老年學學會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十大百歲夫妻排行榜揭榜儀式在北京召開,來自河南、海南、安徽、甘肅和四川等地的十對長壽夫妻分享了平凡卻又值得細細品味的長壽經驗,相比于百歲的個人,百歲的夫妻似乎更讓人好奇,那麼,這些長壽夫妻的養生奧秘究竟是什麼呢?
少食多餐 不怕吃虧
住在河南省禹州市的平木虎和張新妞夫婦年齡總和215歲。夫妻攜手近90載,恩愛如初。夫妻倆一直務農,只吃自家種的菜,食肉不多;少食多餐,待人寬厚,不怕吃虧。
【專家點評】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倪正主任醫師介紹説,少食多餐的確有益老人長壽。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消化功能日益減退,飯吃較多,易引起消化不良,給腸胃帶來負擔,更談不上營養的吸收了。吃得過少,每日攝入的養分不足,難以滿足機體的正常需求,容易出現頭暈、乏力、胃痛等不適症狀。所以最好是少食多餐。比如,老年人一般習慣早睡早起,所以一般可以7點用早餐、11點用午餐、下午3點和7點再用兩次餐。不怕吃虧也很有益健康,因為這樣的人不愛計較,心胸開闊,自然較少出現七情致病的現象。
兒孫孝順 不喝涼水
住在河南省封丘縣的李清憲和郭秀榮夫婦年齡總和212歲。夫妻倆生育兒女9人,如今五世同堂,子孫共計120多口,兒孫孝順。夫妻二人常吃粗糧,不喝涼水。
【專家點評】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王東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説,有兒孫孝順的老人生活起居也相對更溫暖和安全一些,自然會為長壽加分。老年人脾胃虛弱,經常喝涼水會刺激腸胃,不利健康。患有心腦血管病、血黏滯度高的中老年人,半夜喝點水可有效防止心血管病發生,預防中風,但一定不要喝涼水。早晨,我們的陽氣開始生發,到了中午時最旺,晚上陽氣又收藏在體內。起夜時一般都是深夜甚至淩晨,此時如果喝的是涼水,會影響第二天陽氣的生發。所以夜間喝水切忌喝涼水。中醫認為人體的陽氣是隨著每天不同的時辰變化的。從西醫的角度來説,人的體溫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也是不同的,夜間體溫一般較低,起夜之後喝涼水不利於氣血迴圈,尤其是有心臟病和胃腸疾病的人群,起夜之後更不能喝涼水,否則容易誘發疾病。如果起夜後口渴,可以適當喝些溫水,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防止心血管疾病,而且不容易刺激腸胃和心血管。此外,夜晚口腔細菌也會慢慢繁殖。研究發現,牙齒進行新陳代謝的最佳溫度為35℃,所以喝水前應該先用溫開水漱漱口。
玉米糊糊 吃八分飽
住在河南省淮陽縣的高德賢和曹虎英夫婦年齡總和212歲。夫妻倆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老兩口相互關愛,平日喜歡嘮嘮家常。愛吃麵食,吃自種蔬菜,喝玉米糊糊,每頓八分飽。
【專家點評】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明介紹説,吃八分飽有利健康這個觀念很多人都認可。那麼,玉米糊糊為什麼會成為長壽糊呢?中醫認為,玉米性平味甘,有開胃、健脾、除濕、利尿等作用。中老年人多吃玉米有很多的好處,由於玉米屬於雜糧,做成糊糊更有利於吸收。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為稻米、小麥的5~10倍。玉米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外,還含有核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物質對預防心臟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好處。玉米含有黃體素、玉米黃質、磷、鎂、鉀、鋅等有益元素。黃體素、玉米黃質,可以預防老年黃斑性病變。因此玉米可説是抗眼睛老化的極佳補充食物。
米醋配飯 天天紅薯
住在海南省萬寧市的吳廷億和梁金容夫婦年齡總和210歲。夫妻倆喜歡吃米醋配米飯,每天都吃紅薯;愛幹農活,從不閒著;感情和諧,喜愛聊天。
【專家點評】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進會聯合總會執行主席夏登傑教授介紹説,米醋中所含的豐富有機酸可以促進人體內糖的代謝並使肌肉中的疲勞物質乳酸和丙酮等被分解從而消除疲勞。米醋有軟化血管,降血脂,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還記載了其能“下氣消食”、“少飲和血行氣”等功效。但是,胃潰瘍和胃酸過多患者不宜常吃和多吃米醋,否則會腐蝕胃粘膜而加重胃潰瘍。此外,米醋本身有豐富的有機酸,能促進消化器官分泌大量消化液,加大胃酸的消化作用,所以胃酸多、有胃潰瘍的老年朋友最好不要多吃或者不吃。紅薯是澱粉類主食中唯一含有維生素C的薯類食物,有助於抗氧化防衰老。紅薯中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叫綠原酸,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産生,防止雀斑和老年斑的出現,延緩細胞衰老。另外,紅薯的鉀含量比蘋果橘子都高,而高鉀低鈉能調節水電解質的平衡,有利於預防和緩解高血壓,是老年人的長壽食物。
練習書法 樂於助人
住在河南省沈丘縣的謝雲峰和謝韓氏夫婦年齡總和210歲。上過私塾的謝雲峰滿腹詩書,他自稱長壽有三寶:每天練氣功;一輩子練書法;樂於助人,積德行善。
【專家點評】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説,自古以來書法家多長壽,如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當代的郭沫若、張大千等。書法與中醫養生有很大的淵源。練習書法時,需要指實、掌虛、腕平,體現了形神共養的統一性,與《黃帝內經》的養生理念“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不謀而合。此外,提筆時手指、腕關節等隨著筆畫順序富有節律的運動,可調節手臂的肌肉和神經,並帶動身體其他部位舒緩地活動起來,達到“搖筋骨、動肢節”的效果。當然,練字作畫時要注意調身(姿勢)、調息(呼吸)、調心(意念),排除外界干擾,享受這一過程,真正樂在其中。而樂於助人會讓人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滿足感,也有利於長壽。
□ 楊璞 江蘇省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