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傳薪之曾定倫臨證錄:“辛開苦降”理脾胃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1-05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針對病機,應寒熱並用、辛開苦降

《素問·標本病傳論》雲 “間者並行,甚者獨行”,針對脾胃病陰陽並病,寒熱錯雜的中醫病機,曾定倫在臨床上多采用寒熱並施,辛開苦降的治療大法,最喜用的是“半夏瀉心湯”。

該方為仲景治療少陽誤下成痞所立,“但滿不痛為痞”,傷寒表邪未經表散而誤下,誤下傷中氣,加之邪氣由表入裏而乘之,則脾不能升清,胃失于降濁,中焦痞塞不通而成痞滿。張秉成論該方:“所謂彼堅之處,必有伏陽,故以芩、連之苦以降之,寒以清之,且二味之性皆燥,凡濕熱為病者,皆可用之。但濕濁粘膩之氣,與外來之邪,既相混合,又非苦降直泄之藥所能去,故必以幹姜之大辛大熱以開散之,一升一降,一苦一辛。並以半夏通陰陽行濕濁,散邪和胃,得建治痞之功。用甘草、人參、大棗者,病因裏虛,又恐苦辛開泄之藥過當,故當助其正氣,協之使化耳。”

曾定倫認為:非獨傷寒誤下,脾病則生濕,胃病則化燥,脾胃在消化、吸收過程中相輔相成,若受病則相互影響,導致濕濁、熱邪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的臨床表現,故在臨床上脾胃病的治療中該方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且療效顯著。

他在應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病時非獨“心下痞,但滿不痛”之症使用之,通過靈活加減在整個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

配伍理氣止痛藥,治療胃脘痛。

“不通則痛”,胃脘痛多由於中焦氣機升降失常,氣血運作受阻所致。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肝木偏亢易乘脾土,而脾土虧虛則易致肝木乘之,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濕濁及燥熱內蘊,往往會影響肝木的疏泄功能,導致氣機失常,氣血受阻而發生疼痛。在治療胃脘痛過程中多加入疏肝理氣,行氣活血止痛的藥物如: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烏藥、鬱金、白芍等藥物,行氣止痛,柔肝緩急。

結合巴渝地區特點,靈活加減。

巴渝地區,地處盆地,兩江交匯,濕邪恒多,夏季暑濕蘊蒸,冬季寒濕侵淫,為祛濕邪,居民平素喜火鍋等辛辣厚味,極辛、極熱、極麻之品入于胃腑,最易化熱生火,耗傷胃陰,故臨床中脾胃疾病濕熱尤多,寒濕相對較少。

故曾定倫在使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病過程中,往往去大辛大熱之幹姜,代之以辛散開瀉之砂仁、木香,既能辛散胃氣,開泄濕濁,又無助熱之弊。同時喜加蒲公英、半枝蓮等清熱化濕,解毒之品,配合芩、連苦寒清熱燥濕,和降胃氣。若中氣虛損不明顯者去參、棗、草,以免助濕,或加健脾運脾之山藥、白術、薏苡仁等物,如是則濕化、熱清、脾健、胃和,病自痊癒。

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對症用藥。

曾定倫對於通過胃鏡檢查確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加用根據現代藥理研究有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海螵蛸、白及、煅瓦楞等藥物,減少胃酸分泌、促進潰瘍面癒合。而對於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他喜用黃芩、黃連、蒲公英、檳榔、厚樸等現代藥理學研究能抑制或殺滅幽門螺桿菌的藥物,可明顯緩解患者胃脹、胃痛、噁心、反酸等臨床症狀,且療效持久。

□ 邱敏 孫科 重慶市中醫院曾定倫名醫工作室

責任編輯: 劉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