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醫藥産業“瞄準”俄羅斯市場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1-03  內容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在與朝鮮、俄羅斯兩國毗鄰的中國邊境城市琿春市,不少中藥商鋪裏都打出了俄文招牌。一些中醫針灸、按摩館裏,也越來越多地出現拖家帶口、金髮碧眼的俄羅斯面孔。

近年來,隨著中國出口商品類型日趨多元,發展迅猛的中國傳統醫藥産業也開始躍躍欲試。其中,不少藥商都對地域幅員遼闊、人口基數相對較多的俄羅斯“垂涎欲滴”。

相關資料表明,俄羅斯目前僅有幾百家企業生産藥品,每年醫藥市場的銷售額約70%來自進口藥,只有30%來自國産藥。而在俄遠東地區,進口藥更佔據80%的市場份額。

除了俄羅斯本國藥品産能無法滿足其國民需求之外,一些生産企業還面臨生産能力低、生産工藝落後等問題。反觀中國卻擁有品類豐富的藥用資源、眾多的知名藥企和迅猛發展的醫藥工業。目前,不少中國藥企都開始充分發揮企業自身優勢,積極打入俄羅斯市場。

目前俄羅斯已成為黑龍江哈藥集團重點出口的國際市場,而山東魯抗、天津天士力、三九醫藥及廣州醫藥等企業也已開始涉及對俄外貿業務。吉林省社科院俄羅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崔小西説:“實際上俄羅斯健康學院封閉型股份公司早在2007年就開始代理中國醫藥産品在俄銷售。目前該公司已與來自中國蘇州、北京等地的數家醫藥企業展開了合作。”

崔小西發現,“中國造”西藥、化藥在俄站穩腳跟後,中國的傳統醫藥中藥也開始在俄羅斯市場中尋找更大的戰略空間。她介紹説,隨著俄羅斯國民經濟的復蘇和穩步發展,俄羅斯政府不久前對其個人醫療保健體系進行了改革,這一舉措將大幅提升俄羅斯民眾對藥品、保健品的需求,呼喚回歸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藥物和綠色植物來治療疾病和保健的中藥産業或許能在其中覓得機會。

有專家指出,因為在原料來源、藥效機理、靶向原理等方面長期缺乏循證依據,中國中藥此前“走出去”的道路並不平坦:目前,中國尚未有一例治療性藥品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批准;英國也已從今年開始在境內全面禁售中藥。世界衛生組織有報告稱,“中國的中藥出口額僅佔全球的3%到5%,不及近鄰南韓和日本”。

面對困難和困境,中國中藥企業並未屈服,為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把企業做大做強,許多中藥企業走上內部兼併重組之路。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中國國內藥企間共發生並購150起以上,交易金額350億元以上,而在2012年,雖然並購次數達到230起,但交易金額僅為283.74億元,單起並購規模還遠不及當下。

除去通過兼併重組改善企業産品結構之外,對市場銷售額高、臨床價值大、市場價值高的中藥大品種實現“二次開發”也成為引領中藥行業發展創新的另一個重要策略。

在天津市,多個現代中藥研發生産相關技術平臺相繼建立,其中藥現代化綜合實力迅猛增長;在擁有2790種藥用生物資源的“醫藥大省”吉林省,其先後投入科研經費1.66億元人民幣,帶動企業投入19.5億元人民幣,支援了64個醫藥大品種開展二次開發。2013年,這64個品種實現銷售産值近200億元,投入産出比為1:9。

前不久,俄羅斯政府相繼出臺《俄羅斯聯邦到2020年衛生保健發展綱要》、《2020年前俄羅斯制藥企業工業發展戰略》,其中提到鼓勵國外企業投資建廠和技術轉移的相關事項。此外,俄羅斯領導人也曾公開表示支援跨國醫藥公司在俄進行投資建廠,並建立人才隊伍。

有數據顯示,俄羅斯醫藥市場的價值預計將從目前的250億美元左右增加到2020年的750億美元,這讓俄羅斯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多國藥企“拼殺”的一個主戰場。

崔小西説,與西方國家相比,俄羅斯人心中的“綠色和天然”觀念也更為穩固,中藥企業只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增加風險意識,充分熟悉俄羅斯當地政策、法律和人文環境並重視産品的品質,就很快會在俄羅斯醫藥市場樹立良好的民族品牌和信譽。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段繼東表示,在中藥企業實現並購重組之後,他們很可能會以俄羅斯為“突破口”,走向類似于輝瑞、賽諾菲安萬特等國際醫藥巨頭那樣的跨國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