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愷的女性生殖軸學説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0-16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1982年全國首屆中醫婦科學術研討會上,婦科名家羅元愷教授以《腎氣、天癸、衝任與生殖》為題,闡述了“腎氣、天癸、衝任的作用;腎氣、天癸、衝任與生殖的關係”,首次提出“腎氣、天癸、衝任、胞宮構成了生殖軸,為女性生殖功能與調節的核心”,這是中醫學術界首見的中醫學女性生殖軸雛形。

其後在中醫婦科基礎理論的發展中,這一創見不斷豐富和發展,並被引用於教材、教學參考書並指導臨床以及啟迪科研。因此,學術界公認這是中醫婦科近代學術發展的重要貢獻,雖然江蘇的孫寧銓教授(西學中前輩)和一些學者亦有過類似文章,但從源流上看,羅元愷早在1965年及1974年已有文章論及中醫學女性生殖觀點,支撐了他提出的生殖軸構想,逐漸形成了中醫學女性生殖軸學説,豐富了中醫生殖理論。所以,羅元愷提出中醫婦科生殖軸,應載入中醫婦科史冊。

梳理中醫生殖理論的沿革

羅元愷在《腎氣、天癸、衝任與生殖》文中扼要梳理了古醫籍中有關的中醫生殖觀點,指出腎氣、天癸、衝任的概念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難經·三十五難》曰:“謂腎有兩臟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係胞,其氣與腎通。”

趙獻可《醫貫》謂:“五臟之真,惟腎為根。”馬玄臺釋之曰:“天癸者,陰精也。蓋腎屬水,癸亦屬水,由先天之氣蓄極而生,故謂陰精為天癸也。”張介賓《景岳全書·傳忠錄》説:“元陰者,即無形之水,以長以立,天癸是也。強弱係之,故亦曰元精。”其後亦有相關記載,如李念莪《內經知要》釋曰:“腎水主五液,五氣所化之液,悉歸於腎。”

羅元愷領會:“五液,指臟腑之陰液、津液,應包含量微而效宏的內分泌液。腎藏精,既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更重要的是藏生殖之精。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因此,中樞神經系統的部分功能亦歸屬於腎。天癸屬陰精,又是‘無形之水’,應是肉眼看不見而在人體內客觀存在的一種微量體液,其盛衰關乎人體的生長髮育和生殖功能。可認為天癸相當於垂體和性腺的內分泌素。”

又曾有醫家認為天癸為月經,則不準確。他引證《靈樞·五音五味》雲:“衝脈、任脈皆起于胞中,上循背裏,為經絡之海。”王冰亦指出:“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説明女子的月經和妊娠與衝任有密切關係,而男子的生殖器官和性功能也與衝任相關。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指出:“衝任二脈皆起于胞中,為經絡之海,此皆血之所從生,而胎之所由係。明于衝任之故,則本源洞悉,而後所生之病,千條萬緒,可以知其所起。並有‘經帶之病,全屬衝任’之説”。

所以,從有關生殖的記載,明示了月經與天癸、衝任關係密切,而非天癸即月經。又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認為:“八脈隸乎肝腎”,因“肝腎內損,延及衝任奇脈”,可見月經又與臟腑、天癸、衝任關係密切。

由此,羅元愷提出了女性“腎氣—天癸—衝任—子宮一條軸”學説,並不斷研究,形成中醫學女性生殖軸模式,填補了中醫生殖學理論的缺如。

“中醫學女性生殖軸”學術意義重大

羅元愷認為:“腎氣、天癸、衝任與生殖之間關係密切,腎氣—天癸—衝任—子宮構成一條軸,成為女性生殖功能與性週期調節的核心,與現代醫學提出的下丘腦—垂體—卵巢生殖軸有不謀而合之處,但兩者不能簡單地畫等號,也不能牽強附會。”

他又進一步闡述了相互之間作用的關係,“女子生長髮育,以腎氣盛為主導,至於天癸,是男女到達青春發育期所産生的一種與生殖功能直接相關的微量物質。”

衝任二脈,二者均起于胞中,“應包括了性腺的功能,並與女子的子宮有直接的聯繫”,他提出“腎氣盛才促使衝任通盛,故衝任之本在腎。衝為血海,肝主藏血,肝對衝脈血海有調節作用。而任脈起于胞中,主一身之陰經,為陰脈之海,同時任脈還有妊養之義,故謂“任主胞胎”。

肝位於下焦,其經脈與任脈並行腹裏,肝所藏之血,可通過任脈輸注于胞中,以調節月經和妊養胎兒。由於衝任與肝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故調理衝任主要從調理肝腎著手”。這些觀點今天仍指導著臨床辨證論治。

羅元愷歸納臨床上常用於調整生殖軸的方藥,如龜鹿二仙膏(鹿角、龜板、人參、枸杞)、左歸丸(熟地、山茱萸、鹿角膠、龜板膠、菟絲子、牛膝、枸杞、山藥)和斑龍丸(鹿角膠、鹿角霜、菟絲子、熟地、柏子仁)、右歸丸、艾附暖宮丸、壽胎丸等,是調整生殖軸的代表方。可見女性“腎氣—天癸—衝任—子宮生殖軸”的學術意義在於促進了中醫學女性生殖軸理論模式的形成,指導著臨床實踐。

此後,中醫婦科學術界一些專家(特別是他培養的學術繼承人)不斷研究,逐漸形成了“腎氣—天癸—衝任—胞宮生殖軸”理論,並應用在教材和參考書,補遺了中醫婦科基礎理論;臨床上以生殖軸理論指導調控月經週期、助孕安胎、産後調理等的治法、遣方、用藥,如月經週期分階段論治、補腎氣療法治療絕經前後諸證等。

在科研方面啟迪了研究思路,深化了“腎氣—天癸—衝任—胞宮—生殖軸”理論的內涵,如科研課題“月經週期的調節及其與月相的關係”、“月經週期氣血盈虧變化的研究”、“女性生殖軸的研究”、“腎—天癸—衝任—胞宮生殖軸的理論研究”等,均是以中醫學女性生殖軸理論為指導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羅元愷研究的調經、助孕、安胎三重功效的“滋腎育胎丸”,是中醫新藥最成功的範例之一。

筆者認為,提出理論要靠創造者的綜合素質,沒有雄厚的學術底蘊,牽強附會的觀點只能是紙上談兵。羅元愷成熟的中醫學術底蘊、治學經驗和臨床實踐是“腎氣—天癸—衝任—胞宮—生殖軸”理論建立的基礎,他提出的“中醫學生殖軸”不是生搬硬套西醫學所稱的“生殖軸”,兩者理論體系截然不同。

正如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一位婦科專家在《中醫婦科名家醫著醫案導讀》中評價他説:“深究醫理,首重陰陽、學術淵源,本于醫經、突出血氣,重視腎脾的學術思想”,以及“鑽研典籍,博採眾長、博學篤行,業精於專、中西匯通,法古創新、善於總結,筆耕不輟的治學經驗”。這正是羅元愷的學術信譽所在。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