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燥治燥愈口渴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0-1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黃某,男,71歲,2012年5月初診。

口渴年余,屢經西醫治療乏效。改予中醫養陰清熱劑仍無效,且腹瀉不止。于重慶某醫院多次系統檢查,均未發現異常。刻診:口渴,入夜尤甚,然飲水不多,全身乏力,稍怕冷,腹脹,納差,便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證屬脾腎陽虛,痰濕內停,宜溫腎健脾,祛痰除濕,予附子理中東加味。

處方:制附片10克,黨參10克,焦白術12克,幹姜6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石菖蒲6克,蒼術12克,藿香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

二診:服藥5劑,口渴略減,全身稍覺有力,腹脹、便溏減輕,飲食好轉,仍怕冷,舌苔稍白膩,脈變化不大。上方加肉桂3克,砂仁6克,7劑。

三診:口渴基本消除,余症明顯好轉,舌苔已化,繼以二診方5劑鞏固之。

按:燥者潤之,本為治之大法,於此則大謬矣,是以本案投養陰清熱劑無效。《內經》雲:“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可知水和精氣之敷布,尤在脾之運化。然脾之健運,全賴腎之溫煦,尤其年高之人,脾腎陽氣已虧,中焦濕濁難化,蘊濕生痰,痰聚于肺則不能為脾散佈津液,津液不能上潮故口渴也。本案以附子理中湯溫補脾腎,加菖蒲、蒼術、藿香等燥藥祛痰除濕,則腎陽旺,脾胃健,痰濁化,口渴除。此古人“以燥治燥”之法,實治病求本之理也。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