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不僅用於外感病初期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0-09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廣汗法是筆者“命名”的,“以正常出汗為目的的所有方法”的統稱。命名的意義在於:把治療的目標直接定位於正常的出汗、定位於“表系統”的健康,而非疾病。後發現其實質內容已經無數次獲得了醫學前輩的認同。
本文要談的就是老中醫朱進忠對“汗”的重視,資料源於《當代名醫臨證精華·皮膚病專輯》中的《寒閉熱鬱銀屑病,孰多孰寡首辨析》一文。
銀屑病……應是外寒閉鬱,內有實熱。由於表寒、實熱的比例不同,加之醫者多不注意分辨熱多寒少,寒多熱少,常取效較慢,甚或纏綿歲月而致不治之證。
所用方劑,若脈緊而數,冬季甚者,可用葛根東加減:葛根30~60克,麻黃15~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生薑10克,大棗7枚,生石膏15~30克。
若舌苔黃厚燥或黃膩,便秘尿黃,脈浮緊稍滑者,可用防風通聖散加減:防風10克,大黃3~6克,荊芥10克,麻黃10克,赤芍10克,連翹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石膏15克,滑石10克,薄荷10克,黃芩10克,蒼術10克。
若便秘較重可加芒硝3克;並同時用艾葉10克,花椒10克,苦參30克,煎湯外洗。
若病程已久,脈緩,苔黃,可用桂枝大黃東加減:桂枝15~30克,白芍30~60克,生薑30克,大棗12枚,甘草15~30克,大黃6~10克,並用艾葉30克,苦參180克,花椒30克。煎水放入浴盆中浸泡,若能在浸泡時微有汗出更佳。
在應用大黃、芒硝時,只可讓患者發生微瀉,1日大便2次,不可讓其大瀉,若日大便5~6次,即應減量,甚則暫時停用硝、黃,否則其效必然不佳。
如鄧某,男,59歲。銀屑病30年,開始為小的點狀皮損,外罩白色鱗屑,其後逐漸融合成大片,皮膚增厚,近15年以來,全身皮膚從頭至足均融合在一起,無一處有健康皮膚,不斷有白色鱗屑脫落而下,不能出汗,每日因汗出不能而全身憋脹、煩躁不安,頭痛目赤,頭髮亦脫落近半,曾在數所醫院皮膚科住院治療。……今診為表寒閉鬱,裏有實熱。處以防風通聖散加減內服。並用:艾葉100克,花椒100克,苦參500克,煎湯洗浴。
30劑後諸證減。50劑後,目赤消失,全身皮損明顯變薄,用熱水洗澡時有的部位微有汗出,有的皮膚已變為正常,鱗屑脫落亦明顯減少,由每晨從被褥掃出1升減為半茶杯左右,煩躁易怒、食欲不振大見改善,舌苔黃白,脈緩。
此病由太陽陽明轉為脾之太陰夾實。治宜桂枝大黃湯,以花椒30克,苦參180克,艾葉30克,水煎放浴盆中,洗浴全身,並令微汗出,繼服藥20劑,愈。
文中朱進忠關注到了患者“不能出汗”的情況,治療時反覆提到“令微汗出”。葛根湯、防風通聖丸、桂枝大黃湯這幾個口服方劑都關注到了“汗”,外用方用的都是艾葉、苦參、花椒3味藥(艾葉、花椒的劑量一樣,苦參用量為前兩個藥的劑量的3倍、5倍或6倍),使用的目的也強調了“微有汗出”。因為關注到了“汗”,其他生活起居也應該有相應的醫囑,這與筆者提出來的“廣汗法”從實質上相通了。
本文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廣汗法不僅是治療銀屑病等皮膚病的,而是與表系統障礙相關的所有疾病都可以用,如可用於心繫統、腎系統、肢體經絡系統疾病等;如果能用得靈活而全面,才不愧於中醫八法第一法的美譽。
如一位患友本人是銀屑病,他的家人是失眠、伴有嚴重的四肢厥逆;病雖不同,但經筆者應用廣汗法同樣起來了很好的治療作用。
汗法,古人難道只是把它當做發散治療外感病初期的方法嗎?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作者:張英棟 山西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院)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