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一從痰瘀論治心疾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2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李七一,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江蘇省名中醫。他主張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首當明確診斷,強調發揮中醫辨證施治、整體診療的優勢和主導作用。重視對西醫病種的中醫病機探究及類證鑒別,以求抓住主要矛盾,執簡馭繁。

如冠心病和貧血性心臟病的病機均屬氣血兩虛、氣滯血瘀,但前者以氣虛血瘀多見,方選補陽還五湯、冠心Ⅱ號方等;後者偏重血虛氣滯,方選四物湯、丹參飲等。又如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兩病均屬胸痹胸陽失曠、痰瘀互阻病機,可選瓜蔞薤白半夏湯與桃紅飲,但前者以心為主,偏重於血瘀,常加血府逐瘀湯;後者以肺為主,偏重於痰濕,常用導痰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等方。

李七一在師從國醫大師周仲瑛期間,認真學習並總結其化痰祛瘀治療疑難雜症的經驗,系統研究了痰瘀相關的中醫理論,對痰瘀同源學説從津血同源、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同治等方面加以系統整理,形成了從痰瘀論治的學術觀點,並應用於診治心繫疾病的臨床實踐當中。

在此基礎上,他主攻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等病證;並認為病屬輕、中者,僅用中醫藥便可治愈或緩解病情,即使是危重患者,增用中醫藥,亦可減少使用西藥的種類、劑量和毒副作用,且能提高療效。

從痰瘀論治高血壓

李七一認為原發性高血壓起病隱匿、病程較長,證候複雜、涉及多臟腑,病機雖然以肝陽上亢、肝風內擾、肝腎不足多見,但亦涉及痰瘀互結。

高血壓病常與嗜食肥甘厚膩、過鹹、煙酒過量、少動等不良生活習慣相關,又與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病相關。中醫認為以上因素往往導致機體氣血津液代謝紊亂,以致津停為痰、血滯為瘀,形成痰瘀互結病機。

痰瘀一旦産生,又易與風、陽、火相互為患使病情複雜,不斷發展,甚至由眩暈導致胸痹、真心痛、中風等重、危病證。

所以中醫治療高血壓除應用平肝、息風,滋陰等常法外,還要注意運用化痰軟堅、活血祛瘀合法以增加療效。

李七一從痰瘀治療高血壓病,常用的基礎化痰軟堅藥物為:半夏、天南星、青礞石、白芥子、牡蠣、遠志、僵蠶、夏枯草等;常用活血祛瘀藥物為川芎、赤芍、丹參、丹皮、桃仁、紅花、川牛膝、三七、蘇木、益母草、澤蘭等。

從痰瘀論治心力衰竭

李七一在長期的中醫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針對治療心力衰竭時大施溫陽利水藥之弊,認為應該對過去常用的益氣溫陽、活血利水法進行補充完善,這就是強調氣虛、重視陰虧與痰阻病機。

他認為陰虧之成因有三:一是與心衰的原發病多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有關,而這些病的病機多以陰虛為多;二是氣虛及陰;三是過用溫陽之品。

痰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前者為咳吐之痰,後者成因有二:一是心衰為難治之病,可從“疑難雜症多由痰作祟”來理解;二是可從心衰時心臟形狀、品質、容量這種有形的變化分析,而歸屬中醫的痰阻。

基於以上認識,李七一在治療上採用益氣補陽、滋陰養血、活血消癥、軟堅散結法,並組方心衰Ⅰ號。其組成:生炙黃芪、山茱萸、麥冬、海藻、桂枝、生蒲黃、路路通。

該方以黃芪補氣為君藥,其中炙黃芪偏于補氣,生黃芪偏于利水,二者量大合用,具有補氣益心,利水消腫功效;麥冬養陰生津、除煩安神;山茱萸與麥冬同為臣藥,既能補陰又能扶陽,收斂耗散的心氣,並能使三焦之氣化得常;生蒲黃行血祛瘀,利水消腫;路路通行氣寬中,活血通絡利水;海藻鹹寒,化痰軟堅利水,與蒲黃、路路通同為佐藥,三藥主治厘然,兼治互助,合用則活血化痰利水之功倍增;桂枝和營通陽化氣利水,為使藥。

綜觀全方7味藥,君臣佐使,主次分明,嚴謹有序,甚切心衰的病機。臨床研究表明,心衰Ⅰ號方在治療4周後改善患者臨床症狀體徵等同於單純使用西藥組,24周後則優於西藥組;此藥還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數和“紐約心功能”的級別、改善6分鐘步行試驗和降低血漿心鈉素水準等,治療心衰總有效率為66.07%。

從痰瘀論治冠心病

李七一認為冠心病多屬本虛標實,本虛是氣、血、陰、陽虧虛;標實是血瘀、痰濁、寒凝、氣滯,其中又以氣陰兩虛、氣滯痰阻血瘀最為常見,治療上多標本兼顧,他根據大量的文獻資料和臨床經驗,探索總結出中藥復方製劑“冠心平”。

該方由黃精、當歸、三七、瓜蔞皮、甘松5味藥組成,方中黃精補氣滋陰,潤心肺,是為君藥,因為冠心病的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陰虧虛為主;當歸養血活血,補中有行,補而不滯;三七活血化瘀通脈,共為臣藥;瓜蔞皮寬胸化痰開痹散結,是為佐藥;甘松理氣止痛,可治“卒心腹痛滿”,是為使藥。

臣佐使藥中,除當歸兼有補陰滋陰之用而助黃精扶正外,余皆為冠心病的標實(瘀血、痰凝、氣滯)而設,因三者中以瘀血為重,故用藥頗重。綜觀全方,攻補兼施,標本兼顧,選藥性味平和,不溫不燥,甚符冠心病病機之要害。

臨床研究表明冠心平對氣陰兩虛、痰瘀互阻型穩定心絞痛,有效率為93.33%;同時還可作為心肌梗死的輔助用藥,緩解患者病情,改善預後。

(作者:王振興 劉福明 江蘇省中醫院李七一工作室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