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鼻竇炎加中醫辨治更有效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23  內容來源: 中國網

□ 王劍鋒 山西省高平市中醫醫院

筆者從事耳鼻喉科工作10餘年,漸漸地得出了鼻竇炎不能使用抗生素的結論,其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2008年全國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專題學術會議在南昌對治療鼻竇炎給出的金標準是:1.腎上腺皮質激素局部噴霧;2.口服大環內酯類藥物(建議使用12周);3.應用促膿液排出 劑。2012年在昆明召開的全國鼻部感染與變態反應疾病暨鼻腫瘤專題學術會議中雖然新加了中藥可作為輔助治療,但以上3條未變。

誠然,這個標準曾經幫助筆者治愈大量的鼻竇炎患者。但是從2009年之後,鼻竇炎患者的特徵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原來的黃涕、膿液充滿竇腔(常規CT冠掃,下同)、中鼻道黏膜無腫脹,逐漸變為了清涕、竇腔黏膜增厚、中鼻道黏膜腫脹。相應的,患者的臨床療效漸差,並發癥(胃痛、腹脹)也與日劇增。

筆者認為,大環內酯類藥物有胃腸道反應是原因之一。食物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若傷害了患者吸收營養物質的基地(胃腸道),營養物質從何而來?尤其是正處發育期的兒童,長時間口服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另外,南昌會議給出的手術指南為:經系統治療3個月後患者症狀未愈考慮手術治療。但臨床多見患者經手術治療後,症狀亦不能緩解。

原因也很簡單: 一是鼻竇手術本身解決不了患者鼻竇炎症遷延不愈的問題。手術無抗炎作用亦沒有像闌尾炎一樣將鼻竇切除,手術打開鼻竇竇口僅僅是給予患者一個向愈的良好環境,而局部免疫的問題不解決,鼻竇炎難以痊癒。

再者,服用大環內酯類藥物3個月後,可能破壞了患者胃腸道功能,胃腸道菌群失調,營養物質不能有效吸收,患者的免疫力無從提高,甚至於每況愈下。

中醫稱鼻竇炎為“鼻淵”,而且分為外感和內傷。從外感來説,鼻淵多見於由外感風寒經用抗生素或苦寒藥下之所致。外感風寒屬太陽病,《傷寒論》44條:“太陽病,外症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34條:“太陽病,桂枝症,醫反下之……”,明言太陽病不可下。而耳鼻喉科多見外感風寒患者下之後的變證:一是耳痛(急性鼓膜炎),二是鼻流濁涕(急性鼻竇炎),三是急乳蛾(急性扁桃體炎)。

從內傷來講,鼻淵為脾胃不足,中焦斡旋無力或腎陽虛餒,腎精不足,導致清陽不能上養清竅,濁陰不能下降所致。

一般,慢鼻淵為急鼻淵未能有效治療遷延所致。2009年前,患者外感風寒誤下之後所患急鼻淵,再下後可經陽明化熱而愈。但如今,因此類患者十之八九是寒性體質(或為抗生素與苦寒藥濫用傷陽所致),再下之因體內陽氣虛餒不能化熱而致病程遷延不愈,手術亦不能有效解決患者陽氣不足問題,所以臨床多見術後患者症狀亦不緩解而無他途。

綜上所述,患者罹患鼻竇炎後不能全部用抗生素抗感染或以苦寒藥下之,而應該兼顧患者脾胃的運化和陽氣虛餒的問題。在此,筆者想介紹自己科室推行的鼻竇炎臨床治療方法:

一是完善相關檢查,包括鼻腔內窺鏡和鼻竇冠掃;二是炎症明顯的病人(包括鼻息肉的病人)先用中醫辨證施治的方法給予中醫治療,而不是用市場上的鼻竇炎成藥;炎症消除後如果沒有解剖結構變異所導致的症狀,不予手術;三是手術僅僅針對於無急性炎症浸潤的,鼻道竇口複合體變異(篩漏斗閉塞)明顯的,症狀反覆發作的患者和急性炎症消除後有症狀的鼻息肉患者。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