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芝銀外科病治瘀八法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19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江蘇省中醫院許芝銀主任醫師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外科臨床工作50余載,潛心研究乳腺和甲狀腺疾病,運用中醫藥治療各種外科疾病有獨到療效。現介紹其瘀血致病理論如下。

諸因皆可生瘀

人體內氣與血相生伴行,維繫機體生生不息。若血不循經而行溢於脈外,或各種因素導致血液黏滯、血行緩慢甚則留滯不行瘀積成塊,則為瘀血。所以瘀血包括有形之瘀血(離經之血和血凝積塊)和無形之瘀血(血行緩慢和血液黏滯)。

引起瘀血的原因有內外之分。外因包括各種外傷、跌仆損傷、水火燙傷、化學傷等。內因則有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先天失養等。許芝銀認為,諸因皆可導致氣血津液、五臟經脈異常而生瘀血。

如氣虛或氣鬱會致血運無力而生血瘀,津液不足血液黏稠則血行困難而為瘀,肝功異常肝不能藏血則血走脈外為瘀,肝郁氣滯則血瘀為癥積。心陽不振心不能溫運血脈,血失所宗,血滯脈中,則血脈瘀阻,臟腑經絡功能受礙。脾失統攝功能不能統血,使血溢脈外為瘀血,脾失健運水谷不化,濕困于內,氣血津液失其均衡引發瘀血之證。

又如肺失升降不能助心主治節,導致心血運作不利發生瘀血。腎功不全引起腎陽虛,寒凝經脈為瘀,腎失固攝不能通調水道,水濕氾濫,血隨津液外泄成瘀。慢性病久,病耗氣傷陰所以生瘀。

瘀血致病4特點

許芝銀總結瘀血致病特點有以下4點:臨床症狀明顯,疼痛,腫脹(腫塊)是基本症狀;易化熱生火;易與痰濕相結致病;藥物治療時間較久,有些需要手術治療。

臨床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青紫或瘀斑、結塊或結節等,這些症狀既可出現在局部也可以表現在全身。瘀血引起脈絡阻滯則出現明顯疼痛,瘀血化熱則表現紅腫熱痛,瘀血與痰、濕互結形成腫塊結節等有形之邪。

瘀血治療8法

他根據瘀血的病因病理,結合臨床症狀,把瘀血治療分為8法。

清熱活血法

適用於感染性病變早期伴有發熱症狀者,是臨床最常用瘀血治法之一。凡外科癰、疽、疔、瘡等均是由於氣滯血瘀化熱所致,“諸瘡原由氣血凝滯而成”,而其中尤以熱毒和瘀血為最,所以運用清熱解毒或瀉火解毒與活血涼血相配合的方法是治療各種急性瘡瘍的主要治法。

凡癰、疽、丹毒等腫瘍初起急性感染,或潰瘍熱毒未盡以及燙傷、周圍血管病等均可用此法。而內癰如肝膿瘍,腹腔殘余感染,切口感染等同樣可用此法。

主方可取五味消毒飲、銀花解毒東加減;常用藥物如金銀花、紫花地丁、天花粉、赤芍、丹皮、歸尾、乳香、沒藥、炮山甲、皂角刺等。初起有表證者,可加防風、荊芥;進展期熱毒熾盛者可加黃連、黃芩、板藍根等。

理氣活血法

氣為血帥,血行依賴氣之推動,所以本法是臨床最常用的活血化瘀法。運用理氣活血藥物使壅滯經絡的氣血得以疏通,達到消腫止痛目的。

本法適用於腫瘍初起或急性症狀已退而腫塊不消,或潰後殘余僵塊不散者,以及闌尾炎性包塊未化膿者,外傷引起的血腫未感染者,或因肝郁氣滯所致的瘀血腫塊如乳房纖維瘤、乳腺小葉增生或增生瘤化等。

主方如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疏肝潰堅湯等;常用藥物有柴胡、香附、青皮、陳皮、赤芍、歸尾、桃仁、紅花、炮山甲。頸部腫塊可加僵蠶、片姜黃、夏枯草等;乳房腫塊可加桔葉、桔核、川楝子、昆布等;病在下肢可加牛膝、澤蘭葉、萆薢等,病在少腹可加紅藤、敗醬草等。

利濕活血法

濕邪致病久必夾瘀,本法是採用滲濕利水藥物,配活血化瘀藥共同作用,使濕去腫消,瘀散絡通。多適用於丹毒、下肢淺靜脈炎、橡皮腫、結節性紅斑、下肢化膿性感染等。臨床表現為下肢腫脹發硬或紅腫硬結,出現紅斑或暗紅索狀物或結節,或皮膚色素沉著。

主方為萆薢化毒東加桃仁、紅花、赤芍、澤蘭葉之類。運用本法時,須辨別濕、熱、瘀孰重孰輕,以決定用藥的輕重取合。熱重於濕者,可與五神湯合用,藥如忍冬藤、紫花地丁、車前子、懷牛膝、赤芍、茯苓;濕重於熱者,可與三妙丸合用,藥如蒼術、生薏苡仁、牛膝。

軟堅活血法

本法為活血化瘀與軟堅化痰兩法的聯合運用,達到結塊消散的目的。多用於乳房小葉增生伴瘤化、乳房纖維瘤、多發皮下脂肪瘤、皮脂腺囊腫及甲狀腺腺瘤、甲狀舌骨囊腫等。

主方:消瘤丸、消癭丸(均為本院製劑)、小金丹等,主藥如赤芍、白芍、歸尾、丹參、桃仁、半夏、膽南星、青皮、陳皮、片姜黃、昆布、三菱、鱉甲、浙貝母、海蛤殼、鹿角片等。

本法運用時需注意患者脾胃,若素體脾胃虛寒則不適宜用湯藥,因為治療時間長,所以可改用丸劑且宜飯後服。

通腑祛瘀法

通裏攻下與活血化瘀的藥物共同組方,達到通腑下氣,破瘀祛病目的。本法適用於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的早期以及急性腸梗阻、胰腺炎等,表現為腹脹腹痛拒按,大便秘結不通,甚則煩躁,脈弦等,辨證屬於腸腑壅滯不通,濕熱夾瘀為患之症。

主方可選大承氣湯、桃仁承氣湯、大柴胡湯、抵當湯、大黃牡丹湯等;常用藥物如生大黃、厚樸、芒硝、桃仁、紅花、丹皮、枳實、敗醬草、紅藤、大腹皮之類。本方法使用時需視病情選擇不同給藥途徑如灌腸、鼻飼等。

養血活血法

本法是益氣養血和化瘀的藥物同用,以達到祛瘀不傷正目的。適用於正虛不能祛毒,毒滯不散者,多用於外科癰瘍身體較虛者,以及脈管炎病人久病氣虛血行無力者。臨床表現為局部硬腫色紫,不潰或潰後僵硬,久不消散,神倦氣弱,舌淡苔薄白,脈軟小或細弱。此時不能一味解毒破瘀,而當培其氣血兼顧化瘀祛毒。

常用四妙湯合桃紅四物湯或加味四妙湯為主;藥用生黃芪、當歸、白芍、川斷、桃仁、紅花、炮山甲、金銀花、香附等。臨床用本法治療癰瘍潰後余腫不消;或正虛毒滯,瘡不起發等,均取得較滿意療效。

溫陽活血法

是用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藥物,治療寒凝血瘀或脾腎陽虛、寒凝痰瘀互結者。主要適用於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反覆發作的亞急性甲狀腺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慢性骨髓炎、骨關節結核的早期階段,以及風寒濕關節痹病、腰腿痛等病。臨床表現為局部酸脹疼痛,漫腫色白,甚至蒼白髮紫,脈細小,苔薄白等症狀。

主方溫經湯或陽和湯合桃紅四物東加減,常用藥物如肉桂、幹姜、附子、獨活、羌活、細辛、川芎、當歸、桃仁、紅花、首烏、川斷、桑寄生、熟地黃、麻黃、白芥子、鹿角霜、蛇床子等。許芝銀運用本法治療橋本氏甲狀腺炎有獨到經驗。

養陰活血法

凡辨證屬於陰虛有熱,瘀毒留戀者均可運用此法。以養陰清熱與活血化瘀相結合,達到熱清陰生,瘀化毒去目的。臨床本法適用於各種結核性病變病程久者,如頸淋巴結核、骨與關節結核、附睪結核、腸係膜淋巴結核,以及大面積燒傷後期等病變,症見潮熱、盜汗、午後顴紅、舌紅邊紫、或有瘀斑、脈象細數等陰虛火旺、血瘀毒滯的症狀。

化瘀攻毒選用五味龍虎散,常用藥如炙蜈蚣粉、全蝎粉、地鱉蟲粉、血竭粉、三七粉等量和勻,裝膠囊口服。養陰清熱用骨癆湯,藥用銀柴胡、青蒿、鱉甲、地骨皮、忍冬藤、紫花地丁、川斷、丹皮、桃仁、紅花、當歸等。常用加減如:病久氣虛可加黨參、黃芪;盜汗加糯稻根、癟桃幹、浮小麥;納差加白術、炒谷芽、炒麥芽、焦山楂等。

許芝銀認為儘管外科病的治療有別於內科病,但是辨證之理相同,臨床當遵循綜合辨治原則,萬不可拘泥一證一方,唯有臨證化裁,靈活變通方能收到良效。同時有些需要手術治療的病患當儘早決斷,不能泥古,以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 朱永康 曹仕兵 江蘇省中醫院許芝銀工作室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