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貴治頭痛醫案三則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18 內容來源: 中國網
□ 寇子祥 陳慧媧 天津中醫藥大學武清中醫院 陳寶貴名中醫工作室
頭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發病率較高,有些較難治愈。以頭痛部位而言,頭痛常分為正頭痛、偏頭痛、前頭痛、巔頂痛、後頭痛等。頭痛之因很多,以表裏分,有外感、內傷之別;以虛實論,有虛、實夾雜之異;以部位言,有巔頂、前、後、兩側之殊。
因“頭乃諸陽之會”,居位最高,風邪最易襲之,又因“傷于風者,上先受之”,故治外感頭痛以祛風藥居多。如白芷入陽陰經,主治前頭痛(前額痛、眉棱骨痛);羌活入太陽經,主治部位在前、後頭痛;細辛入少陰經,主治寒盛頭痛連齒者;藁本入太陽經,主治巔頂及腦後頭痛;防風性潤,為治風通藥,一般頭痛風邪偏重者,皆可加入;川芎為頭痛要藥,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説”,主治正頭痛,尤以偏頭痛為宜。內傷頭痛主要致病因素為虛、瘀、寒、痰、火有關,依據具體情況,辨證使用補虛、化瘀、祛寒、化痰、降火等治法。
陳寶貴治療頭痛,也多遵從以上治法。但對長期的頑固性頭痛,陳寶貴常加入蜈蚣、全蝎、僵蠶等蟲類藥,取其搜風剔絡之功,收效很好。
病案1
祛風通絡、活血止痛法
趙某,男51 歲,2012年3月5日初診。
患者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後頭痛,項背沉緊,曾施針灸拔罐治療1周,未能緩解疼痛,且有加重,晝夜不止。就診時疼痛較劇,連及項背,惡風懶動,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查頭顱CT未見異常。患者既往高血壓病史,平素血壓150/100mmHg,未規律服藥。
證屬:風寒入絡,血脈瘀阻。
治以:祛風通絡,活血止痛。
處方:葛根30克,川芎15克,羌活10克,細辛3克,桂枝10克,天麻10克,鉤藤15克,蜈蚣2條,全蝎10克,丹參20克,當歸15克,甘草10克。7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中晚3次飯後溫服。
二診:藥後疼痛明顯緩解,遂去全蝎、蜈蚣,加白芍15克。又服14劑,藥後病癒。
按:此患者雖無明顯外感病因,但依據患者頭痛、惡風懶動及舌脈可診為風寒入絡,血脈瘀阻證。故方中重用葛根解肌生津舒筋,實驗發現葛根可治療高血壓病引起的頭痛,並能緩解頸背部肌肉緊張疼痛;次用川芎疏風止痛,主治外感風邪引起的偏正頭痛、巔頂作痛、頭項疼痛等,其可“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為“血中氣藥”,善於活血祛瘀、祛風止痛;並伍以羌活、細辛、桂枝祛風通絡;再加上蟲類藥搜風剔絡;丹參、當歸活血化瘀;天麻、鉤藤平肝通絡。全方共奏祛風通絡之效。二診時加白芍以養血和營。
病案2
祛風除濕、健脾化痰法
任某,女,23歲,學生,2010年8月1日。
患者外出之後,頭痛身困,胸脘痞悶,納呆,便溏,舌淡暗,苔白膩,脈濡滑。
證屬:外感風濕,兼有痰濁。
治以:祛風除濕,健脾化痰。
處方: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蒼術15克,厚樸10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蔓荊子10克,藁本10克,甘草6克。3劑,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二診(8月4日):3劑頭痛,胸悶大減,便已不溏。又取3劑,痊癒。
按:患者脾陽素弱,內蓄痰濁,外出之後,同氣相求,感受濕邪,故頭痛而身困。濕邪阻滯中上二焦,故胸脘痞悶、納呆、便溏、舌淡暗、苔白膩為脾陽不足之徵象,脈濡滑亦為濕邪之脈象。上方中用羌活、防風、蔓荊子、藁本、白芷祛風除濕,清在表之濕邪;半夏、陳皮、茯苓、蒼術、厚樸健脾化痰,除在裏之痰濁;川芎祛風止痛,為頭痛要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使用共奏祛風除濕、健脾化痰之功效。本方重點在於內外濕邪兼治,患者共服6劑而愈。
病案3
祛風通絡、平肝潛陽法
陳某,女,38歲,2004年5月12日診。
患者頭痛頭脹,偏于兩側或連後頭部,煩躁易怒,怒則加重,惡風怕熱,失眠多夢,臥則腦鳴,舌暗淡,脈弦。頭顱多普勒示:雙側大腦中動脈、椎基底動脈痙攣。
證屬:風陽上擾。
治以:祛風通絡,平肝潛陽。
處方:菊花15克,天麻15克,鉤藤15克,葛根15克,蜈蚣2條,蟬衣1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細辛3克,生龍牡各30克,菖蒲30克,遠志5克,全蝎5克,甘草10克。7劑,水煎服,日1劑。7劑後病即痊癒。
按:患者肝陽上亢,風陽上擾,又復感風邪,中于腦絡而致頭痛頭脹。肝陽上亢則煩躁易怒,怒則加重。風陽上擾則惡風怕熱,失眠多夢。臥則腦鳴為肝陽上亢、肝魂不安的表現。方中菊花、葛根、蟬衣、羌活、川芎、細辛溫涼並用,祛風止痛。《本草備要》曰:“凡頭痛多用風藥者,唯風藥可到也”,方中運用風藥即源於此。天麻、鉤藤、生龍牡潛鎮肝陽;全蝎、蜈蚣入肝經,善走能散,可通絡止痛;患者失眠多夢,煩躁易怒,故用菖蒲補肝益心;遠志養心安神;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祛風通絡、平肝潛陽之劑。證準藥對,故7劑而告愈。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