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沈林脾胃病辨治經驗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15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江蘇省中醫院劉沈林教授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師從國醫大師徐景藩教授,從事中醫臨床工作數十年,在脾胃病和消化道腫瘤證治研究方面有較深造詣,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學術思想。筆者現簡介如下。
學崇東垣天士 術承吳門孟河
李東垣強調脾胃為元氣之源,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治療多從溫補脾胃,升舉陽氣立論。葉桂則強調脾胃分治,“脾胃體用各異,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倡導甘涼濡潤,滋養胃陰法,即“所謂胃宜降則和者,非用辛開苦降,亦非苦寒下奪以損胃氣,不過甘平或甘涼濡潤以養胃陰,則津液來復,使之通降而已矣。”
劉沈林推崇李東垣和葉天士學術觀點。臨證中,對胃陰不足而胃痛、嘈雜者,每用甘涼,遠離苦寒而取效。
他認為:脾胃濡養周身、四肢百骸,故而五臟六腑皆有胃氣;治病必以胃氣為本,凡病之發生和轉歸莫不與脾胃有關。故不僅是診治脾胃病,重症危侯尤應處處維護胃氣,強調“得胃氣則昌,失胃氣則亡”的重要。他指出消化係病證之因,是氣血漸憊,或久病中土受戕,治當調理脾胃,滋其化源,使脾運胃健,助正祛邪。
他還術承吳門學派,兼蓄孟河余韻。臨證主張:治脾宜溫、宜補、宜升、宜燥;治胃宜清、宜潤、宜通、宜降。補脾在於溫補脾氣,升發脾陽;益胃在於柔潤養陰,通降和胃。對腫瘤晚期的治療,十分贊同孟河學派費繩甫之説:“若胃氣不和,則滋補腎陰,徒令凝滯在脘,溫補脾陽,反致劫爍胃陰,飲食日減,虛何由復?經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強調胃氣在勞損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論病中西合參 治分體質時期
劉沈林認為,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現代醫學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實驗室檢查、病理組織檢查,甚至基因檢查等先進技術,從器官、細胞、分子水準等較深層次上辨別“證”,可補充和延伸傳統四診的宏觀辨證內容,使現代醫學的檢測為中醫辨證服務。這能大大拓展中醫的視野,對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重要意義,也更能體現出中醫治未病的原則。
現代中醫借助理化檢查大大豐富了“症”的內容,將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相結合,施治從“病、證、症”三個層面著手,辨病論治、辨證論治、辨症論治共同構成現代中醫診療體系的完整內容。並借助西醫學病名強化了辨病的客觀性,在辨病基礎之上辨證,組方選藥既充分考慮傳統中藥性味歸經、功效主治,又能夠借鑒現代中藥藥理學的研究成果,病、證、癥結合論治,提高了臨床療效。
其次,辨質(體質)是辨證論治中的重要環節,體質在證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個體的體質發源於先天,培養于後天,影響著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病理變化,而且與疾病的治療息息相關。
體質辨證是因人施治,不是孤立地看待病症,對個體差異進行分析,掌握不同體質的特徵,施以不同的治則,體質辨證是辨證論治更加具體的運用和拓展,體現“治病求本”的治療原則。
此外,疾病的不同期別預示著治療目標不同,特別是消化道腫瘤,劉沈林把腫瘤患者分為三期:癌前病變期,治療目的為阻止腫瘤的發生;可手術期,治療目的為防止復發轉移;不可手術及晚期,治療目的為延長生存期,減輕症狀,提高生活品質。
用藥平正醇和 組方精緻靈動
劉沈林強調,治病的關鍵是辨證準確,義理得當,而不在藥味新奇。藥物的作用是導引、是調整、是流通,即“四兩能撥千斤”。臨床選藥宜平和,勿傷脾陽,勿損胃陰,使陰陽互根,以平為期。組方用藥應少而精,恰到好處。
他調治脾胃虛弱喜用參苓白術散,補益脾陰多選太子參、淮山藥、炒扁豆、蓮肉等,並輔以白芍、甘草,佐以神曲、谷芽,藥取甘平為主。對於脾胃陰虛消運不力兼氣滯者,則佐以理氣而不耗陰之品,如佛手、枳殼等。
劉沈林治療脾胃病時,按照升降和合的法則,合理配伍組成藥對,一納一化、一升一降,寒熱同用(如黃連與吳萸)、升降同用(如桔梗與枳殼)、補消合用(如白術與雞內金),據證採用辛開苦降、溫清相濟之法,使脾胃得以升降運化,靈動而不呆滯。
此外在治療脾胃病時,每于健運中州之品中加入少許砂仁、陳皮,以促脾胃運化,宣發中焦氣機,達到“補而不滯”的效果。
研究效理並重 融匯古義新知
繼承與發展,臨床與科研,始終是中醫藥發展面對的重大課題。劉沈林認為,中醫的經驗來源於實踐活動,上升到抽象的醫學理論需要一個昇華的過程。而學習經典醫籍和醫案是通向成功的捷徑。他長期堅持研讀明清醫案,精研《內經》要旨,努力挖掘有效方劑,在取得較好臨床效果的基礎上開展基礎科學研究,尋找其作用機制,並研製成新藥服務於臨床。
烏梅丸是《傷寒論》中方劑,臨床常用而效佳。劉沈林進而應用烏梅、五味子配伍組方,取得了良好療效,被其稱為“烏梅法”。通過多年臨床經驗總結,認為烏梅、五味子可用於胃癌的抗轉移研究實驗。
烏梅養陰柔肝,斂肺澀腸,固攝癌毒,一方面養陰生津,養血止瀉,扶助正氣,直接增強免疫功能,抑制胃癌的發生和轉移;另一方面又可“蝕惡肉”,解毒抗癌,銷蝕瘤體,誘導腫瘤凋亡,抑制腫瘤轉移。
五味子斂肺止咳,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在胃癌中可起到解毒抗癌,增強免疫功能,收斂固澀癌毒瘀血,預防和抑制轉移,縮短治療過程。
他進一步實驗研究顯示:“古方烏梅散”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機體的抗癌機能,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侵襲和轉移,抑制轉移相關分子MMPs、VEGF、CXCR4的表達,且能明顯延長荷瘤鼠的生存時間。上述研究體現了療效和機理並重的治學思想,既發揮了中醫的古義,又彰顯了現代醫學的新知。
(陳玉超 江蘇省中醫院劉沈林工作室)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