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名方:溫陽扶脾湯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11  內容來源: 中國網

施慧,男,1945年生。任昆明聖愛中醫館主任醫師,在中醫男科、皮膚科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前列腺炎、陽痿、早泄、弱精證、生殖器皰疹以及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銀屑病、痤瘡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治療方法。著有醫學專著9部。

組成:生黃芪30克,巴戟天15克,丹參15克,當歸15克,川芎6克,炒蒼術15克,炒山藥10克,白蔻仁5克,牛膝15克,姜黃6克,桑枝15克,紅花15克,絲瓜絡15克,雞血藤15克,川貝母6克,地龍6克,香附6克,桂枝10克,幹姜10克。

功用:溫補腎陽,扶脾通痹。

主治:硬皮病(硬化期)。

用法:每日1劑,冷水泡30分鐘,煎開小火再煮20分鐘,日服3次,每次200毫升(1小碗)。

方解:硬皮病是一種以皮膚腫脹、硬化、小血管痙攣狹窄,伴有色素異常,最後發生萎縮為特徵的結締組織疾病。祖國醫學認為硬皮病屬於中醫“痹症”、“皮痹”、“血痹”、“風濕痹”的範疇。如《諸病源侯論》雲:“風濕痹之狀或皮膚頑厚、或肌肉酸疼、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由於血虛又受風濕而成此病,久不愈入手經絡,搏于陽經,亦變全身而手足不隨。”這些描述基本符合硬皮病的臨床表現。

硬皮病雖屬“痹症”範疇,但又不盡相同。施慧認為,本病病位以肺、脾、腎三臟為主,故其臨床證候為初損皮毛在肺,續損肌肉在脾,終損筋骨在腎,是一組痹症虛勞綜合症。但因兼挾氣滯、血瘀,或虛實兼挾之證的病人往往先有肢端發涼、蒼白、青紫以及陣發性疼痛現象,而後再出現皮膚腫脹、發硬以至萎縮。

其發病機制為,脾肺兩虛,腎陽不足,衛外失固,腠理空疏,或七情內傷,勞累過度,此為內因。風寒濕邪乘虛而入阻于經絡肌表血脈之間,此為外因。故此方以甘溫扶脾,溫經通絡為法。

方中重用黃芪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丹參、川芎、牛膝、姜黃、紅花、雞血藤活血化瘀;當歸活血補血止痛;桑枝、絲瓜絡祛風除濕、通絡活血;川貝母清熱潤肺;地龍、香附行氣止痛;桂枝、幹姜溫通經脈,調和營衛;炒蒼術、炒山藥、白蔻仁燥濕健脾。用於硬皮病硬化期,具有顯著療效。

加減:心悸加西洋參,食少嘔吐加半夏、竹茹,皮膚萎縮者加龜甲膠、淫羊藿。

注意事項:外感表證禁服。

(昆明聖愛中醫館 范泓霖 整理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