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品中醫之《紅樓夢》 林黛玉撫琴談養生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9-01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在《紅樓夢》第八十六回中,有一段賈寶玉請教林黛玉關於撫琴方面的對話,黛玉不僅精通吟詩作畫,對古琴也頗有造詣。不僅對古琴的記譜法、琴的傳承、和歷代名人撫琴的故事都作了詳細而生動的講述,並演繹了明代江派著名古琴家楊表正《彈琴雜説》的話:“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養性情,擬其淫蕩,去其奢侈。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上頭,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和靈,與道合妙”。林黛玉這番話雖是論琴,也談到撫琴有舒神靜性、頤養身心的養生作用。

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早在周朝就普遍流行,根據《詩經》記載,那時它常與瑟合奏,作為諸侯的廟堂雅樂,到漢唐時才為文人雅士作為修身之器:與松柏清風,高天明月相伍,作為陶冶性情、凈化心靈的良方。我國是文明古國,對音樂養生和治療疾病的機理早有研究,認為琴聲(音樂)能通過人體心理狀態,影響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早在《內經》中就有五音療法,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分配與五臟相配,以應“宮動脾、商動肺、角動肝、徵動心、羽動腎”。認為有節制地聽琴聲,有利於身心健康和疾病的痊癒。《琴賦》中也記載:“尋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過於音聲也”。《金峨山房醫話》對五音養生作了更作進一步的闡述:“宮音悠揚諧和,助睥健運,旺盛食欲;商音鏗鏘肅勁,善制躁怒,使人安寧;角音通暢平和,善消優鬱,助人入眠;徵音抑揚頓挫,通調血脈,抖擻精神;羽音柔和透徹,發人遐思,啟迪心靈”。這些論述都説明,不同速度、旋律、音色和音調的琴聲作用於人體,會産生有益的共振,使器官功能協調,或使相應的器官興奮或抑制,令身心愉悅而益壽延年。

琴聲對人體的作用機制,目前已研究出一定成果。星橋同志在“養生膚語”中説:“人的大腦皮層右側顳葉有音樂活動中樞存在,輕鬆歡樂的音樂聲波通過此中樞,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激素、酶、乙酰膽鹼等活性物質,興奮神經細胞,調節血流量,改善神經、心血管、內分泌等系統功能,容易使人達到正常的生理節律和心理平衡,從而延緩衰老”。由此可知,琴聲養生,琴聲治病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作者:單健民 江蘇省阜寧縣中醫院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