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茯苓面治痔瘡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8-29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專家提醒:不是所有的痔瘡患者都適用此方,氣虛型的較為合適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不但精於詩詞,而且對醫術也頗有研究。一次他的痔瘡復發了,不得不休糧斷酒肉,忌醬菜鹽酪好幾天,可是一點也不見好轉。於是,他開始查詢醫書藥典,對著症狀自製了芝麻茯苓面,食用後療效甚好。

蘇東坡在《與程正輔書》中記述了這一治療方法:“黑芝麻去皮,九蒸曬,茯苓去皮,入少白蜜為面。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多日,氣力不衰,而痔減退。”“只吃此面,不消別藥,百病自去,此長年真訣也。”

中醫認為,芝麻味甘,性平,歸肝、腎、大腸經,可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可用於治療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鬚髮早白、病後脫髮、腸燥便秘等病症。茯苓味甘淡,性平,可益脾安神、利水滲濕,主治脾虛泄瀉、心悸失眠、小便不利、水腫等症。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説“茯苓久服百病除”。

蘇東坡採用芝麻茯苓面治療痔瘡的方法距今已有900多年,至今民間仍用此法治療痔瘡。方法是:把炒熟後的黑芝麻碾碎,與茯苓粉混合,每天服用20克即可。

浙江省杭州市中醫院肛腸科的周樂平主任告訴我們,痔瘡按中醫辨證分型分為四大類:脾虛氣陷型、風傷腸絡型、濕熱下注型、氣質血瘀型。其中前兩種屬於中醫虛證,而後兩種屬於實症。按照蘇東坡的食療方法來看,他是屬於脾虛氣陷型,用有補脾安神的茯苓、潤腸補肝腎的芝麻,應該是很對路的。但是如果是實證用這個方法,就不合適了,反而適得其反。

周樂平也告誡説,現在臨床上痔瘡患者按症狀分,有出血型為主的痔瘡,食療上可以用無花果、槐花,而痔瘡突出型,可以吃些健脾的食物,如芝麻、茯苓,而以疼痛為主的痔瘡患者,可以用有解毒功效的田螺水外涂在痔瘡表面。

(通訊員徐尤佳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