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痹當從氣血論治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8-22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痹,指閉塞不通,氣血凝滯的一類病症。先賢認知豐富,記述頗多,《內經》以“痹”命名者達50余種。其中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腰椎間盤突出等病情頑固,久延難愈者屬頑痹之列。
頑痹西醫病于骨,中醫辨屬血分。醫家百法常囿于祛風燥濕、散寒化瘀、蠲痹通絡等法,期間有有效,有不效,難中病的。或曰此疾甚篤,久病及腎,長期施以益腎壯督之方藥“先固其元氣,元氣實,邪自去”。然張從正又雲:“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內而生,皆邪氣也。邪氣加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攬而留之,何也?”人體脈者,血之隧道,貫穿一身,血隨氣行,周流不息,血行脈絡,外充皮毛,滲透肌肉,滋養筋骨,百體安和,運動無礙。氣滯血瘀,氣逆血上,得熱瘀濁,遇寒凝滯,氣血失暢,運作不週,滲透難遍,外邪易侵。至痹之篤頑者,因風、因寒、因濕,必有感觸成此,病中于皮毛血脈筋骨間,皆氣血凝滯鬱遏不通。邪在皮毛肌肉則不知痛癢,麻木不仁;邪入血脈筋骨,則肢節背膝屈伸難利,舉動疼痛。《靈樞·周痹》曰:“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視其虛實,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熨而通之,其瘈堅,轉引而行之。”故頑痹之疾急當疏理氣血之阻滯,使營衛調和,則風、寒、濕邪無所依附而痹疾遂解。
驗案舉例
頸椎間盤突出
李某,男,42歲,2013年7月22日初診。
3年前因無力麻木,步履不穩,如行沙灘而就診本地某院。MRI顯示:C3~7頸椎間盤突出, 椎管狹窄脊髓變性。經治無效即前往肥、滬,西藥、理療諸法未果,又進中藥百劑不效,身心沮喪。刻診:右身麻木,蹣跚不利,下肢萎軟,足似踩棉,酸脹冷涼,納差脘脹,苔薄滑膩,質黯偏紅,脈弦、細、澀,取之無力。病邪久罹,氣鬱血滯,痹阻經脈,即成痿躄。治宜疏理氣血,舒筋通絡。擬救偏東加味:春柴胡15克、川桂枝12克、枳實12克、細辛6克、赤白芍各15克、全蝎6克、豨薟草20克、生甘草6克、生黃芪25克、全當歸12克,生薑3片,大棗10枚。6劑,水煎服。
二診(8月5日):麻木大為緩解,局部轉溫,身漸有力,踩棉感不顯,行步已利,欣喜異常,信心百倍。擬方:前方加骨碎補20克,淫羊藿20克。6劑,水煎服。
三診(8月19日):尚有輕微麻木,余症已平,再擬前方繼用以鞏固療效。
綜合性腰椎病
王某某,女,82歲, 2013年5月9日初診。
腰腿疼麻,行走困難5年余,諸醫院診以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骨質疏鬆、退變。中、西藥物,針推、理療其效甚微,拒絕手術,痛苦不堪,前來就診。刻診:腰疼如折,行步困難,下肢略腫,麻木尤甚,納溲尚調,舌偏黯,苔薄白膩滿布,脈細、弦、澀、有力。證屬年邁體衰,痹邪乘虛,襲踞經隧,血瘀氣滯。治宜疏理氣血,舒經通絡。擬救偏東加味:春柴胡15克、川桂枝12克、枳實12克、細辛6克、赤白芍各15克、全蝎6克、豨薟草20克、生甘草6克、土鱉蟲10克、骨碎補20克、淫羊藿20克,生薑3片,大棗10枚。6劑,水煎服。
二診(5月22日):病勢頓挫,痛麻大緩。遣人代訴取藥,以前方繼用。
三診(6月7日):症去八九,無明顯不適,舌脈調和。前方做丸以鞏固。
強直性脊柱炎
任某某,女,27歲,2013年11月1日初診。
下肢疼痛持續性加重8年。長期以止痛諸藥或中藥維持,近年漸漸加劇不能生活、工作。刻診:脊背難舒,翻身困難,肢痛酸脹,屈伸不利,畏冷盜汗,乏力肢軟,納呆厭油,經黯塊多,乳脹疼痛,溲黃便結,舌淡紅,苔薄白、潤、膩,脈細、弦、澀,取之無力。痹邪久駐,血氣不利,經脈瘀阻,邪盛正衰。急宜疏理氣血,益正定痛。擬救偏東加味:①春柴胡15克、川桂枝12克、枳實12克、細辛6克、赤白芍各15克、全蝎6克、豨薟草20克、生甘草6克、生黃芪25克、全當歸12克、炒蒼白術各10克、制乳沒各6克、廣陳皮12克,生薑3片,大棗10枚。6劑,水煎服。②強骨丸,一次2粒,一日2次。湯方每劑服2天,日2次;4天后吃丸藥2天,依次交替服用。
二診(11月20日):疼痛大減,酸脹不作,身已有力,活動靈活,盜汗不見,脘脹已無,納食頗香,翻身較易,畏寒依然,舌脈參前。效機立顯,藥中病的,再擬前方化裁繼用。湯方去陳皮、黃芪,加制附片12克、生麻黃6克以助溫通辛散之力,10劑;丸方繼用。
三診(12月23日):陰雨天夜臥翻身稍難,無其他不適,似如常人,查其ESR(血沉)17mm,血、尿常規(-),舌脈調和。再擬前方化裁繼服,諸症向愈。
類風濕關節炎
許某,女,64歲, 2014年3月6日初診。
類風濕性關節炎史多年,省內中西諸醫已診,常用激素、止痛類藥物維持,近年間歇性加重。症見:畏寒肢冷,周身刺痛,晨僵不適,雙手尤劇,常發腫熱,口乾時苦,脘見嘈雜,寐淺夢多,小溲尚調,大便常結,舌黯紅,苔薄潤膩,脈弦、細、澀。證屬風寒濕邪日久,纏綿不愈,邪留經脈,鬱久化熱,氣血痹阻。治宜疏理氣血,活血化瘀定痛。擬救偏東加味:①春柴胡15克、川桂枝12克、枳實12克、細辛6克、赤白芍各15克、全蝎6克、豨薟草20克、生甘草6克、全當歸12克、土鱉蟲10克、制乳沒各6克,生薑3片,大棗10枚。6劑,水煎服。②強骨丸,一次2粒,一天2次。湯方每劑服2天,日2次;4天后吃丸藥2天,依次交替服用。
二診(3月24日):諸症悉緩,西藥已停,自覺輕微疼痛,紅腫未見,舌脈參前,擬前方去土鱉蟲,加生麻黃6克、制附片10克、骨碎補20克、淫羊藿20克。6劑,余方繼用,服如前法。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王某某,女,71歲, 2013年9月3日初診。
全身諸關節遊走性疼痛數十年,加重2月。多家醫院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中、西藥維持,近來病情加重,需服大劑鎮痛藥方可緩解。刻診:肢節疼痛、入夜尤甚,局部冷涼,頭昏肢軟,胃脘嘈雜,納溲尚調,舌黯偏紅,苔薄膩,脈弦、細、澀,取之無力。痹邪乘虛,經絡阻滯,氣血不暢, 瘀阻脈隧。治宜疏理氣血,溫經通絡。擬救偏東加味:①春柴胡15克、川桂枝12克、枳實12克、細辛6克、赤白芍各15克、全蝎6克、豨薟草20克、生甘草6克、生黃芪25克、全當歸12克、炒蒼白術各10克、制乳沒各6克,生薑3片,大棗10枚。6劑,水煎服。②強骨丸, 一次2粒,一天2次。湯方每劑服2天,日2次。3.芥硫散120克,浴足。4.太乙袋外敷。
二診(9月26日):諸症大減,基本不痛,苔薄膩,質黯紅,脈細、弦、澀。效不更方,繼服鞏固之。
按:徐靈胎曰:“欲治病者,必先識病之名。能識病者,而後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當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狀所由異,然後考其治法。一病必有一主方……千變萬化之中,實有一定不移之法。”法之方藥似仲景四逆散、桂枝湯、柴胡桂枝湯合方,實則大異,另有深意。君以柴胡、桂枝,疏達氣機,通散鬱結;臣以枳實、細辛、赤芍、白芍、全蝎5味辛散苦燥,行氣破結,活血化瘀,通利驅濕。其中枳實、細辛破結氣協柴胡疏散之力;芍藥、全蝎活血化瘀助桂枝通達之功;佐以豨薟草苦寒,通利關節,既防桂枝、細辛溫燥太過耗血傷津,又制柴胡、枳實升陽劫肝陰之弊;甘草甘緩益氣,調和諸藥為使。用法中加生薑、大棗以調和營衛,增加祛風除濕,益氣和營衛之功。如此可疏理陰陽氣血之阻滯,舒達左右經絡之不通,補弊救其偏,營衛和調,風寒濕邪無所依附,痹疾邪氣焉能不可速除?!強骨丸,主藥馬錢子也,著名中醫名宿張瓊林之方,借其通達斬關奪隘非常之力,常與此丸交替服用,克頑疾起沉疴,療效甚佳,屢試不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四聖心源·氣血原本》則雲:“……三陰右降,則為肺金……三陽左升,則為肝木。”《脈訣乳海·.卷四》曰:“凡人之身,左屬肝主血,右屬肺主氣”。肝升于左而藏陰血,外陽而內陰;肺藏于右而主陽氣,外陰而內陽;此陽生於陰,陰化于陽之謂。遂以救偏湯疏理左右,調和氣血,救偏補弊,以平為期。經雲:“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王三陽 安徽省六安市新華中醫院)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