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劑白術白芍治療“陰結”便秘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8-2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王某,男,73歲,2012年9月4日初診。
主訴:大便秘結,近3日未解。患者反覆便秘10餘年,初服通腑導瀉中西藥物,大便得解,腹脹減輕,但停服不久再次發生便秘,反覆治療10餘年。近年來便秘,腹脹症狀加重,口服通腑導瀉藥物效果差,大便幹結、排便困難,且便後腹脹無明顯緩解,並出現氣短,心悸等症狀。就診時已3日未解大便,腹脹,氣短乏力,精神萎靡,口乾,納差,形寒怕冷,寐可,舌質淡紅,苔白滑膩,脈沉細。
辨證:寒濕內蘊,兼有氣滯。
治法:溫化寒濕,行氣導滯。
方藥:白術60克,白芍60克,肉蓯蓉30克,當歸10克,檳榔6克,萊菔子30克,升麻10克,桂枝12克,桑寄生30克,川牛膝30克,烏藥6克,甘草6克。6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溫服。
二診:服藥1劑則大便得通,解出較多幹結大便後腹脹明顯減輕,未見氣短、心悸現象。繼服餘下藥物,服藥期間大便每日1行、質軟,雖不成形,但無稀溏,腹脹稍有減輕,精神亦稍好轉,仍乏力睏倦,飲食未見明顯增加。舌質淡紅,苔白薄滑膩,脈沉細。
此乃寒濕稍化,脾運稍行;效不更方,加大健運脾陽,補益脾氣藥物。因患者年齡較大,男子五八,腎氣衰;八八天癸竭,腎臟衰。故酌加溫補腎氣藥物,先後天並補,以斷病根。
方藥:上方加南沙參30克,茯苓20克,制何首烏30克,巴戟天20克。6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溫服。
2012年11月因“外感咳嗽4天”來診,訴:服藥後大便通暢、每日1解,精神、飲食狀態明顯改善。雖停藥仍未再發。
按:《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174條:“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主之。”白術附子湯中劑量為:附子三枚,白術四兩,生薑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方中白術量獨大,古今換算劑量至60克,且仲景在該條明確提出加如此大劑量白術是為治療“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症狀,可見大劑量白術治療“陰結”便秘始於仲景。
無獨有偶,《傷寒論·辨太陰病脈證並治》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其中桂枝加芍藥湯及桂枝加大黃湯中“芍藥”用量較“桂枝三兩,大黃二兩”為大,均為六兩,劑量相當於現在90克,不可謂不重。
但該條中僅雲“腹滿時痛”,腹雖滿是否應是誤下傷脾陽,脾氣不運,氣機不暢之氣滯腹滿證?曾定倫將279條與280條相參研,280條:“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本條仲景告誡若患者便利,當減大黃、芍藥用量,可知仲景279條中加大劑芍藥,是把大劑量芍藥看為與大黃同效的通便藥物。
《神農本草經》雲:“芍藥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益氣。”《名醫別錄》記載:“芍藥味酸……通順血脈,緩中,利膀胱,大小腸。”正是對經典的反覆研讀並結合臨床實踐,才使曾定倫深得仲景心法,將大劑量白術、芍藥用於體質虛弱,且寒濕濁邪內盛的長期習慣性便秘的中老年患者,其臨床效果滿意。 (重慶市中醫院曾定倫名醫工作室 邱敏整理)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