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哪種灸法適合你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8-1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冬病夏治在各地中醫院如火如荼地展開,然而很多百姓對冬病夏治的原理和方法的選擇上卻只是一知半解,甚至産生了很多誤區。

除了最常見的穴位敷貼以外,冬病夏治最有特色的一種治法就是灸療。下面著重介紹幾種不同的灸法在冬病夏治中的應用和適應症,為大家解惑糾偏。

天灸

天灸,即發泡療法,是指將具有刺激性的藥物直接貼敷于一定的穴位表面,通過藥物對皮膚的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皮膚發紅充血、發泡,從而刺激相應的經絡,達到調節陰陽氣血臟腑功能的作用。天灸發泡的痕跡在一定時間內會自行消退,不留疤痕。由於這種灸法不需要燃燒艾絨,而是通過藥物作用自然發泡,故又名自灸,亦稱冷灸,是中醫灸法中非火熱灸法的一種方法,現在所謂的最熱門的敷貼療法既屬於天灸的一種現代改良。

天灸常用藥物有:斑蝥、白芥子、麻黃、細辛、甘遂、延胡索、生薑等。使用時可根據疾病選擇相應的藥物和穴位。主要適宜小兒感冒反覆發作、哮喘、慢性咽炎、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瘧疾、嘔吐、慢性泄瀉等疾病,尤其對慢性虛寒性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有顯著的療效,能有效降低此類疾病在冬季的復發率,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改善生活品質。

天灸因操作簡便、痛苦小、作用輕靈,非大補大瀉,尤其適用於依從性及耐受力相對較差的小兒和生活節奏快、時間有限的年輕人,是最受歡迎的冬病夏治療法。

化膿灸

化膿灸,屬於中醫灸法中直接灸的一種,是指將艾炷直接置於穴位皮膚表面燒灼,達到一定壯數後,穴位局部皮膚發生發泡、化膿、結痂,留有疤痕,故又稱疤痕灸。化膿灸通過刺激穴位使局部皮膚無菌性化膿,從而激發人體正氣,增強體質,提高人體抗病能力,發揮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的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化膿灸穴位局部産生的無菌性炎症,能刺激人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從而激發免疫系統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化膿灸自古以來作為民間抵禦傳染性疾病的有效療法廣為流傳,其“以小毒治大病”的思想,與西醫發明種牛痘預防天花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説是中醫的“疫苗”,老百姓常説的“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幹”指的就是化膿灸對於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的重要作用。

正是由於化膿灸的免疫調節特性,它對於血吸蟲性肝硬化、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免疫系統疾病具有顯著的療效,同時可用於小兒發育不良、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頑固性痛經等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輔助治療,近年來,化膿灸在抗結核、抗惡性腫瘤等方面的卓越成效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認可。

長蛇灸(鋪灸、督灸)

長蛇灸,是將藥粉和蒜泥依次鋪於背部大椎至腰俞間督脈段,狀如長蛇,再將艾炷置於蒜泥上燒灼施灸的方法,故又稱為鋪灸、督灸,屬於中醫灸法隔物灸的一種,是目前灸法中溫熱力量最強、施灸範圍最大和施灸時間最長的灸法。它通過刺激背部督脈和膀胱經,能起到溫元壯陽、驅邪扶正的作用。

督脈,是陽脈之海,全身陽氣匯聚之所;兩側的膀胱經乃多氣多血之經,五臟六腑之背俞穴分佈其上,全身疾病亦反映與此。長蛇灸將麝香、附子、肉桂、冰片等藥物製成的藥粉置於背部正中線,再鋪上蒜泥,上置大艾炷于其上施灸。這種灸法一方面利用了藥物本身溫陽行氣、活血通絡的作用,同時艾灸可疏通督脈及膀胱經之經氣,疏通經絡,使全身之陽氣運作通暢,從而達到平衡陰陽、調理氣血的目的。督灸由於其治療面積廣、時間長、火力足,溫通力強,故尤其適用於由於陽氣虛衰所致之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産後虛弱、潰瘍性結腸炎、頑固性失眠、白細胞減少症、骨質疏鬆、慢性疲勞綜合症等慢性虛損性疾病,在治療由陰寒阻滯氣血引起的強直性脊柱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等沉寒痼疾的治療上更是有其他療法無法比擬的卓著療效。

三伏之時若能借助自然界陽氣的溫煦之力,加之以溫熱、補虛之治法,便可以陽克陰,將蟄伏于體內的陰寒邪氣連根拔起,得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冬病夏治的灸法在治療方法和適應症上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説,由於其溫熱的特性,並不是人人都適用,實熱性疾患及陰虛火旺體質的人應慎灸,否則只會“火上澆油”、事與願違。所以面對冬病夏治的熱潮,切不可盲目從眾,應該到正規醫院就診,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制訂有針對性的個人治療方案,才能對您的健康有所裨益。

(施茵 王安琪 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經絡研究所)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