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冀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8-1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創新了病證結合的臨床診療模式;倡導氣血辨證與八綱辨證互參;善用活血化瘀,相容其他治法;明確提出“三通”和“兩補”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證思想;創立了愈梗通瘀湯、清眩降壓方等方劑,臨床療效顯著。

陳可冀,男,1930年10月生,福建福州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香港浸會大學及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及終身研究員,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

1954年畢業于福建醫學院,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第一批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學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科協榮譽委員,中華醫學會及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藥典委員會執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老年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會長。北京大學醫學部兼職教授,首都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高級專家顧問委員會主席。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及《中華老年醫學雜誌》顧問;《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及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雜誌主編,eCAM(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雜誌心血管專欄特邀主編。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1993-2001),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2004-2008),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顧問(1979-2009)。獲首屆立夫中醫藥學術獎(1994);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2003),二等獎(“證效動力學研究”,2001);求是科技獎(2001);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2);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首屆中醫藥國際貢獻獎(2007);吳階平醫學獎(2009)等獎項。

1956年4月他奉調到中國中醫研究院,師從名老中醫冉雪峰及岳美中教授,精研中醫典籍及國學文化。參加北京市在職西醫學習中醫班並獲一等獎,系統聆聽了岳美中、劉渡舟、陳慎吾、朱顏、陳蘇生、蒲輔周等老中醫的教誨,學術有淵源。學習和融匯各家之長,臨床中經方、古方、時方並用,擅長治療內科疾病。臨診時厚古而不薄今,並融匯中西,注重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創新了病證結合的臨床診療模式;倡導辨證論治與專病專方相結合;重視氣血相關理論,倡導氣血辨證與八綱辨證互參;善用活血化瘀,相容其他治法;明確提出“三通”(活血化瘀、芳香溫通、通陽宣痹)和“兩補”(補益氣血、補益脾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證思想;創立了愈梗通瘀湯、清眩降壓方、新補心丹、溫通復脈湯等方劑,臨床療效顯著。2006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上世紀50年代後期以冠心病為突破口,開展了“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血瘀證診斷標準”和“冠心病血瘀證診斷與療效評價標準”,成為國家行業標準,並得到國際的認可。首倡以活血化瘀為主治療冠心病,使有效率從以往的70%提高至88%左右;國內率先以活血化瘀方藥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後再狹窄,使再狹窄率及心絞痛復發率下降50%左右。成功研發了“冠心Ⅱ號”、精製冠心片、精製冠心顆粒、川芎嗪、芎芍膠囊、愈心痛膠囊、寬胸氣霧劑等30余種新藥,推動了中藥現代化進程。其基礎研究從整體、細胞和基因蛋白表達分子水準科學闡釋了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的作用機理,闡明瞭血瘀證實質。將活血化瘀的適用範圍擴大到臨床各科,顯著提高了臨床療效,被學術界譽為“活血化瘀”流派。

1980年起倡議並主持整理清代宮廷原始醫藥檔案3萬餘件,填補了清代宮廷中醫傳統臨床經驗繼承的空白,獲古籍整理金獎,並對其中的名方(壽桃丸及平安丹等)進行科學研究,已獲推廣應用。

1978年整理出版了《岳美中老中醫治療老年病的經驗》,在國內率先對宋代老年醫學專著《養老奉親書》進行訂正評注並出版,組織編寫《中國傳統老年醫學文獻精華》,對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老年醫藥學起到重要作用。二十世紀末被推選為中國老年學學會會長,提出《老齡化中國:問題與對策》建議,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的重視和批復。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