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説回醫藥那些事兒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8-01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第二屆“北京中醫藥專家寧夏行”吹響了京寧協作的號角,也讓人們將目光聚焦于寧夏少數民族醫藥的發展,7月8日在銀川舉辦的北京—寧夏中回醫學術論壇,更是讓人們聽到了來自回醫藥界的聲音。回醫藥從何處傳來,回醫回藥有哪些特色,回醫藥在發展過程中究竟面臨怎樣的困境,今後回醫藥事業應當如何發展?《中國中醫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回醫藥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王斌。

回醫藥是阿拉伯伊斯蘭醫的中國化

現代醫藥發展倡導中西醫結合,而回醫藥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其實是中國古代中西醫結合的産物,就讓我們翻開塵封的歷史,探究來自1300年絲綢之路上的回醫藥記憶。

問:在民族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回醫藥是如何形成的?

王斌:回醫藥學是阿拉伯伊斯蘭醫的中國化,是在阿拉伯伊斯蘭醫學于中世紀後葉隨中、西亞穆斯林大批遷徙到中國後,在不斷發展演變中與中國中醫藥學文化交織、結合的進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回族醫者在繼承古代阿拉伯伊斯蘭醫學體系的基礎上,不斷引入中醫藥學的精髓,逐步成長為具有回族醫藥文化特色的傳統醫藥學。並汲取了古希臘、羅馬、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各民族的醫學思想,更與伊斯蘭哲學密切相關,其醫學理論中“真一”、元氣、陰(靜) 陽(動) 、四元、三子、四氣、四體液等學説,無不標示了伊斯蘭哲學與中醫藥學融合的痕跡。

問:絲綢之路對回醫藥的形成和傳播有怎樣的作用?之後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王斌:在回醫藥的形成中,古代絲綢之路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後,在絲綢之路上,回醫經典跟著馬幫摸爬滾打,用爛了翻新了,又用爛了,再翻新了,在這個過程中揉進中國傳統的東西,如《黃帝內經》中傳統中醫理論,最後形成了東西合璧的回醫藥。

此後,成吉思汗的“蒙古西征”使古老的絲綢之路繼續延伸,蒙元帝國的歷代統治者對波斯、阿拉伯地區及中亞地區的醫生很重視,大量聘用,委派他們到軍隊中,元世祖忽必烈重用西域一位叫愛薛的醫生,支援他成立了京師醫藥院,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阿拉伯伊斯蘭醫學機關。此後,還設立了國家掌管回醫藥的機構廣惠司,可以説元代是回醫藥發展過程中的鼎盛時期。

問:如何看待回醫藥形成過程中阿拉伯伊斯蘭醫本土化?

王斌:回醫藥物主要以香藥和民間地方藥物為主。唐朝的長安城外,有一位穆斯林李珣,祖籍波斯,也稱“李波斯”,他收集了124種海上帶來的藥,寫出了《海藥本草》一書,裏面有很多有關香藥的記載,這也是阿拉伯伊斯蘭醫藥學傳入中國的歷史見證。

回醫藥的香藥文化深刻影響了中醫藥的發展,比如同仁堂的名藥蘇合香丸,開竅醒神。其中蘇合香等主要藥物,均來自回醫藥。而回醫藥的成藥既有中國傳統藥物,如補骨脂丸、安息香丸等,也有回醫藥的揮發藥物,滴鼻劑、露酒劑等。回醫藥生産的藥特別重視原生植物鮮品的形態、氣質和氣味,在藥物炮製加工上嚴格遵從穆斯林教義和習俗。

中醫藥與阿拉伯伊斯蘭醫回醫結合,有點像現在的中西醫結合,所謂的中西結合併不是一個西醫大夫,一個中醫大夫,分別坐在那裏看病,一定是一個人,要麼是西醫學習中醫,要麼是中醫研究西醫,只有將兩者揉在心裏,生發而出,才是真正的中西醫結合。回醫也是如此,回醫其實就是古代的中西醫結合。因此,我們現在在研究回醫的過程中要善於挖掘回醫形成中的基本傳統,探究其形成之初的基本手法。

回醫藥的發展一定要融入回文化之中

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的精髓,是民族適應自然環境而生産、生活的表像,是其生活方式的重要內涵,回醫藥的發生、演變、傳承總不離民族文化特定的屬性。

問:回醫藥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面臨的最大困境是什麼?

王斌:與其他民族醫學相比,回醫藥的發展相對滯後,尚未納入國家行業規範管理序列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科技部等制定、研究民族醫藥的專業部門還未將回醫藥納入其中,回醫藥也無本民族醫合法、規範的執業醫師考試。在醫療機構的建設方面,目前回醫藥醫療機構大部分為民營或私立的,儘管在市場經濟運作中具備靈活多樣的優勢,但是在醫院可持續發展、壯大過程中,其規模、隊伍建設、臨床拓展、科研、産業等,均暴露出種種問題。

問:在回醫藥醫療機構建設中,急需解決哪些問題?

王斌:首先要增加公立回醫藥醫療機構的投入,深入持久開展回醫藥文化建設。

問:為什麼在回醫藥發展中文化建設如此重要?

王斌:綜觀回醫藥的起源,文化建設是一個精髓性的東西。解析回醫藥發展艱難歷程中跌宕起伏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受時代政治、文化的影響,民族醫藥文化,與該民族整體盛衰息息相關。此外,民族醫藥具備文化屬性。文化烙印是深深印刻在回醫藥體系之中的永恒的徽章,因此,回醫藥的發展一定要在回文化之中。

問:如何加強回醫藥的文化建設?

王斌:加強回醫藥的文化建設,要著力開展回醫藥文化內涵建設。對回醫藥文化內涵、核心理念、價值觀念等要進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探討回醫藥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內容和方法。加大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的保護力度。

首先,要加強回醫藥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與構建,梳理基於“東西合璧”的回醫藥學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與理解,從精神、行為、物質等層面提煉回醫藥文化精神實質,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回醫藥特點、行業特徵並體現時代精神的回醫藥核心價值體系。

其次,要重視回醫藥文化源流及內涵研究,收集、整理回醫藥文獻、文物、古跡資源,系統研究回醫藥典籍、文物、古跡和古今名醫人文精神及其文化素養。理清回醫藥文化源流脈絡,挖掘、整理、研究回醫藥文化內涵和原創思維,為構建回醫藥文化理論構架提供資源和依據。

再次,要進行回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統計、整理回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回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創造良好傳習條件,推動回醫藥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養生是回醫藥的優勢特色所在

“回回家裏三件寶,湯瓶蓋碗白帽帽。”這是流傳在寧夏的民間回族養生諺語。在全國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發現,寧夏的百歲老人有55人,其中回族就有48人。全國每百萬人口中擁有百歲以上老人約5.67人,而寧夏則為10.31人,超過全國平均水準。而回醫養生正是回族老人長壽的秘訣,也是回醫的特色所在。

問:據説回醫藥養生是回族老人長壽的秘訣,如何讓回醫藥的這一特色造福民眾?

王斌:目前回醫藥在臨床的推廣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回醫藥養生應作為推廣回醫藥的切入點。

回族的生活方式往往也是一種養生方式,如穆斯林的飲食習慣,被世界醫學界公認符合健康理念及大衛生觀念。回族禁食豬、狗、貓、騾、驢肉,禁食自死動物,禁食血液和動物腦髓、淋巴結等,禁止飲酒。穆斯林在處理屠宰後的牛羊肉時,都要將其中的淋巴結逐一剔除掉,這和現代醫學的淋巴結為體內致病微生物的“吞噬器”的認識是相一致的。這些具備深刻醫學內涵的民族風俗,在穆斯林中沿襲了千百年。

還有回族家家戶戶都有湯瓶,回民講究洗過的水只能往下流,要用活水,對四季身體皮膚、血管都會起到良好的保養潔凈、調節保健作用。同時,回族人用湯瓶做“小凈”還包含一些民族文化內涵,如洗頭面寓意要用嶄新的面貌去接人待物,迎接節日,洗耳、漱口,寓意不聽不説污言穢語,其中包括一些心理學內容。著名的回醫診療方法“湯瓶八診”由此而來。

現在喧鬧的城市需要這種養生方式,希望有一天回醫養生能深入民眾,像如今的回族飯館一樣在大眾心中受到歡迎。(實習記者 周蔓儀)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