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擬方治痤瘡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7-30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痤瘡係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因其生丘疹如刺,可擠出白色碎米樣粉汁,故名粉刺,又叫肺風粉刺、黑頭粉刺。痤瘡多發于顏面,也可見胸背等處,起皮疹如粟,或見黑頭,甚者色赤腫痛,擠破出白粉汁。自覺瘙癢,常搔抓感染形成膿皰,有的伴有結節、膿腫、囊腫及疤痕等。自2002年以來,我們自擬“杷軍雙花消痤飲”治療各型痤瘡500余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有效率100%。現介紹如下。

處方組成:枇杷葉15克,大黃6克(後下),金銀花20克,野菊花10克,連翹15克,梔子6克,黃芩10克,桔梗6克,生甘草6克。

加減運用:皮損嚴重者加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有膿尖者加白芷10克,天花粉15克;有瘀血者加大薊15克,小薊15克;油性皮膚者加生山楂20克,焦神曲20克,制何首烏30克;囊腫結節者加醋山甲6克(先煎),浙貝母15克,玄參20克;氣血虛者加黃芪30克,當歸10克。

功效:清肺通腑、解毒散結。

適應症:痤瘡、毛囊炎。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7日為1療程,一般1~3個療程即可痊癒。用藥忌口:1.服藥均忌生冷、油膩、腥臭、辛辣等味道濃重的食物;2.忌煙、酒、飴糖、茶、醋;3.忌食蔥、姜、蒜、辣椒、鹹水魚、蝦、蟹、鱉肉、狗肉、羊肉、驢肉等食物;4.女性患者在月經期間、妊娠期間禁服。

方解:痤瘡常常是由於肺熱及血熱鬱滯肌膚;過食膏粱厚味,脾胃積熱上蘊皮膚;腠理不密,外涂化粧品刺激等因素而發病。方中枇杷葉味苦、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肺的功效,《食療本草》中説:“枇杷葉煮汁飲之,治肺風瘡,胸、面上瘡。”大黃又名將軍,其味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腸、肝、心經,力猛善行,善於蕩滌腸胃積滯,瀉下實熱,對熱毒瘡癰有良效。此二味藥共為君藥,具有清肺通腑的功效。金銀花又名雙花,其味甘、寒,歸肺、胃、心經,功善清熱毒,散癰消腫,為治瘡癰要藥,且芳香疏散,善除肺經熱邪;野菊花,其味苦、平、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散癰腫之功效,《本草正》中講“野菊花散火散氣,消癰毒、疔腫。”連翹味苦、微寒,歸肺、心、膽經,善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有瘡家“聖藥”之稱;梔子味苦寒降泄,善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為治熱病煩悶之要藥;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大腸經,善清中上焦濕熱及肺火,《神農本草經》曰:“黃芩治惡瘡、火瘍。”此五味藥共為臣藥,具有解毒散結的功效。桔梗其味辛散苦泄,性平和且善行,專走肺經,為肺經氣分之要藥,《本草求真》中説:“桔梗係升提肺氣之藥,可為諸藥舟楫,載之上浮,能行苦泄峻下劑。” 桔梗為引經藥,也為方中佐藥。生甘草味甘平,歸心、脾、肺、胃經,能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為方中使藥,《神農本草經》中説:“甘草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金瘡腫,解毒。”

全方共奏清肺通腑、解毒散結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杷軍雙花消痤飲中含有多種苷類(皂苷、菊苷、梔子苷、黃芩苷、甘草苷)、蒎烯、蒽醌、氯元酸等,具有抗菌消炎、抗過敏、提高免疫的作用。這與西醫治療由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痤瘡、毛囊炎的理念是一致的。

(蘇清華 長春中醫藥大學)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