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泄正虛脾胃傷針灸申脈保安康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7-23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穴性特點】

申脈穴在外踝之下,展足則開,為足關節屈伸著力之處。申與伸通,本穴有伸筋、利腰脊的作用,故名之。又此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經脈之氣于申時注入本經,故名申脈。

本穴位於膝以下足跟部的重要位置,可收遠道取穴之效,具有法風散寒、疏通經絡,伸全身筋脈之功,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腰痛以及足膝無力,不能久立等病症。

申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是陽蹺脈之起點。膀胱經、陽蹺脈皆入于腦,膀胱經別又通於心,心主神明,腦為元神之府,故本穴又有調理心神、寧神定志的功效。

臨床上又常用於治療癲癇、心悸、失眠等神志不寧或神失所守。現也常用於治療慢性結腸炎等。

【操作技法】

取雙側申脈穴,指壓此穴有麻脹感。常規皮膚消毒,選用1.5或2寸的毫針,刺入0.5寸,得氣後施以輕捻轉提插手法,使局部有酸脹麻感覺後,將1.5~2釐米長的清艾炷套在針柄上,點燃後進行溫針灸。每次每穴溫灸3炷,留針30分鐘。

【診療現場】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腸道疾病,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症狀為左下腹疼、腹瀉、裏急後重、時便下黏液、便秘或泄瀉交替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不斷、反覆發作。在常規治療用藥後症狀可得到緩解,症狀減輕,停藥後容易復發。申脈穴治療慢性結腸炎是現代臨床的經驗總結。

如治盛某,女,50歲,訴反覆腹痛、腹瀉6年,加重2周。患者6年前開始反覆出現腹脹腹痛、腸鳴腹瀉,發作時大便每天2~3次,不成形,黏液多,間或有膿血樣便,每進食油膩、辛辣之物後症狀加重。患者消瘦,面色少華,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質淡,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濡細。大便常規檢查:白細胞(+++),紅細胞(+++)。纖維結腸鏡示:乙狀結腸黏膜明顯充血水腫,並可見2個綠豆大小潰瘍面,診斷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取雙側申脈穴進行溫針灸,隔日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後,患者上述諸症逐漸改善。3個療程結束後,諸症消失,大便每日1次,成形。結腸鏡檢結果顯示腸黏膜正常,無糜爛及潰瘍面,大便常規正常。半年後隨訪未復發。

(侯中偉 北京中醫藥大學)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