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維西:“雲當歸”欲出深山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7-17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信手拈來便是一種不多見或瀕危的野生藥材,在這個地處滇西北的維西縣,是一件平常事。由於其緯度低、海拔高,呈典型高山峽谷,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了豐富多樣的野生中藥資源,堪稱“植物王國”。

而相對於資源的優勢,該縣中藥産業發展相對滯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近日,記者跟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黃璐琦帶領的中藥資源普查隊調研,尋找答案。

種藥材讓農戶嘗甜頭

在蘭永村,從山下到山上的藥材基地,開車行駛就得半小時。7月是雲南的雨季,山路蜿蜒,滿地泥濘,不時有落石滾下和泥石流發生。今年35歲的村民李鐵梅就是這樣每天來回奔波在她的“中藥田”裏,為的是帶領全村70多戶村民種藥材致富。

她黑瘦的臉上,疲態盡顯,比實際年齡蒼老。“每天的工作強度是以前的5倍。”李鐵梅是學醫出身,2001年畢業于昆明醫學院,從醫一年後經商,涉足建材行業。十多年的創業積累了一定資金回鄉,于去年成立公司發展中藥材種植、生産、加工和銷售,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産發展模式,以每畝600~1000元的價格租賃2000多畝土地,支付了163萬元,現已種植當歸、秦艽、木香、黨參等中藥材基地。

為了提高産品品質,公司與迪慶州農科所和維西縣農牧局簽訂了技術指導協議,規範中藥種植;與群眾簽訂購買農家肥、落葉松針的合作協議,按每車700元的價格收購,支出146萬元。截至目前公司累積投入近千萬元,但李鐵梅對未來充滿信心,“現已和藥商簽訂了1300多萬元的訂單。”她開心地告訴記者這個資訊。

在雲南的很多村寨,村民都是靠傳統耕作模式種植玉米和大豆,每人平均經濟收入較低,而種植藥材後,戶均增收近5000元。一年來,李鐵梅的公司共帶動農戶617戶、2800多人創收,解決了當地的婦女和老人的就業問題。

産業發展難題待解

種藥材讓農戶嘗到甜頭,維西縣掀起了藥材種植熱潮,每個村都有一兩個李鐵梅式的藥材種植大戶,幾乎家家戶戶都參與種植。截至2013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5.35萬畝,總産量9247噸,産值1.02億元,佔全縣農業産值的26.8%。

儘管中藥材産業取得明顯成效,但也面臨諸多難題待解。“由於地理地貌特點限制,維西藥材種植基地分佈零散,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産,種類多,同一産品數量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難以實現生産規模與效益的統一。”該縣副縣長施春德舉例説,該縣發展核桃,10年在7個鄉鎮種了40萬畝,由於基地分散導致産生不了效益。“今年計劃選擇4個連成千畝的藥材基地試驗。”

同時,缺乏技術保障,科技投入不足也嚴重制約著藥材種植産業的發展。藥農在種植中管理粗放,生産的産品品質參差不齊,沒有統一標準,缺乏市場競爭力。中藥材種植的專業人員匱乏,滿足不了科技需求。

此外,因産品數量、規模、招商引資環境等軟硬體投入不夠等,目前全縣還沒有一家中藥材加工銷售龍頭企業,産出的産品只能以原材料形式向外地銷售。“産業鏈短,附加值低,産業效益不明顯,影響了中藥材産業化發展進程,帶動縣域經濟和農民增收的能力弱。”施春德説。

打造優勢品牌是出路

“藥材種植産業‘散、小’,全縣的某個單品種的産量甚至滿足不了一家企業的需求”,維西縣食品藥品監管局一位負責人坦言,沒有拳頭産品,就缺乏市場競爭力。“許多藥農盲目跟風,專揀藥材價格高的種,事實上,不符合藥材的生長環境藥效也會大大降低,價格再便宜也賣不出去。”

“由於缺乏有效的資訊交流,農民種的藥材不知道去哪賣,企業不知道去哪買好藥材”,黃璐琦表示。目前,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的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其中一項是“構建國家級中藥資源科研平臺”。該平臺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為依託,通過與各省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以及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和資訊服務站建站單位的聯動,對口合作加強科研成果向中藥材生産一線轉化應用。“政府搭臺、學術推進,進而引導企業對接。”黃璐琦建議。

就如何推進維西中藥産業發展,黃璐琦等專家一致認為,應結合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培育中藥大品種。昆明理工大學生藥所教授崔秀明表示,先重點發展一兩個優勢品種,打造“雲當歸”等品牌,再帶動一群品種發展,如秦艽、黃精等。

“研究數據顯示,維西生産的雲當歸有效成分阿魏酸含量比岷當歸高,我們也正在著手制定‘雲當歸’相關標準。”他表示,同時建立一個中藥材交易市場,打造資訊化交流平臺,推動品牌建設。

維西的當歸種植始於1921年,到1931年,年産量達5000多千克。1977年,種植面積達1.12萬畝,産量突破50萬千克,創歷史最高水準。1978年,維西被列為全國當歸生産基地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後,藥材基地減少,種植面積下降,年産量保持在20多萬千克。

“今年全縣將投入1000萬元用於萬畝當歸示範基地建設,在10個鄉鎮進行。”施春德表示,希望通過打造品牌,“雲當歸”能走出深山,走向全世界。(記者 樊丹)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