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時期的維吾爾族醫學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7-1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自漢武帝派遣張騫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後,中原漢族的醫藥知識和成就傳到西域,而西域的豐富物産和醫藥輸入內地,並且經這一地區與阿拉伯等國家進行了頻繁的醫藥交流。這種交流一直持續到唐代。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一些西域物産,其中包括胡桃、胡蒜、胡豆(鷹嘴豆)、石榴、紅花等藥用植物。還有史記中記載的康居國(古西域地區一小國)的“浮苡草”;悅
般國(古西域一小國)的“止血藥”;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的“石流黃、雌黃、胡粉和沙鹽綠”;呼似密國的“琥珀”;波斯國的“水銀、鬱金、蘇合香、青木香、柯犁勒、安息”;天竺國(古印度別稱)的“白真檀、石密”;西域女國的“硃砂和麝香”等,都反映了當時西域諸國的醫藥狀況;而中原漢醫的一些常用方劑和診斷技術也傳到西域。如漢代武威藥簡、唐代高昌針灸經。又如吐魯番出土的唐代手抄文獻中有《張文仲療風方》、《神農本草經》、《焉婆五臟論》和《諸醫方髓》,還有唐人方等。唐代政府在新疆東部三州和安息州(都護府)設置的類官制中,有經學博士及醫學博士各一人,掌管教授生徒和醫治疾病。
由於處在絲綢之路的關隘地帶,印度醫學中四元素學説在維醫學中也有所反映,並由此而傳入中原,在隋代《諸病源候論》、唐代《千金要方》中都有記載。西元 5世紀前流行于鄯善、于闐和龜茲古代王國的□盧文書,曾記載疾病名:“腫脹”、“結節癩”、“疥癬”,正常生理現象名:“懷胎”、“肌膚潔白”、“目潔眼明”,及藥物中的“酥油”、“葡萄酒”、“石榴”、“茜草”、“胡椒”、“姜”、“小豆蔻”等都與今天維醫的病名、藥名等基本相同。
西元 7世紀的《于闐醫學文獻》中記述了治療疾病的方藥。西元 8世紀初,唐代天寶年間,于闐維吾爾名醫比吉·讚巴希拉□應聘入藏,擔任王室侍醫,曾把自己翻譯的《醫學寶鑒》、《傷科精義》、《屍體圖鑒》、《甘露寶鑒》等10余种醫書獻給藏王,藏王赤德祖讚令
人將書集中收藏,統一命名為《王室養生保健全書》。比吉·讚巴希拉漢告老返回于闐前,曾將有關人體解剖的書籍和包括諸症治療、切脈秘訣等內容的醫學巨著《黃色比吉經函》一起獻給藏王赤松德讚(754~797)。
西元9世紀左右的《回鶻醫學文獻》,是反映當時高昌回鶻王朝醫學的片斷材料,其內容包括臨床各科疾病、治療與藥方。疾病方麵包括病理、生理、內、外(骨傷)、婦、兒和五官等科的疾病;治療包括食物療法、藥物療法(內服和外敷)、護理、冷熱敷、灸烙、放血、穿刺、骨折時夾板固定、天然水療、日療和精神療法;藥物方面有牛角、尿、乳汁、羚羊角、斯迪係、庫爾木克、庫衣木,牛、豬、狼和兔的膽汁,麝香、海狸香、硇砂、胡楊膠、桑木幹、紅檀香、白檀香、葡萄醋、黑胡椒、芝麻、蒜和白鉛粉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自10世紀開始,新疆南疆地區處在喀拉□王朝時期,此時有兩部重要的文學著作,即《突厥語大詞典》和《福樂智慧》。馬合穆德·喀什噶哩所著的《突厥語大詞典》中記載的臨床各科疾病、治療方法、處方和藥物的格調與《回鶻醫學文獻》一脈相承,例如:服用瘋狗的腦能治療狂犬咬傷,食用駱駝肉和大麥混合的飯能治療夜尿症,將硼砂和麝香混合放在牙上能治療牙疼等。優素甫·哈斯·阿吉
甫所著《福樂智慧》(1069~1070)提到人的生、老、病、死都與自然界的四大物質(火、氣、水、土)及自身産生的四體液(膽液質、血液質、粘液質、黑膽質)的盛衰有著密切的關係。作者論述了四大物質在體內的運轉機制,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約,説明維吾爾漠北醫學文化時期的結束和另一個新時期醫學文化的開始。這時期有一位著名醫學家馬合木德·伊本拉西德·伊本阿裏·喀什噶裏(1083年逝世),他將自己的醫療技術,諸如用茴香酒治療白癜風,用人參治療陽痿,洋茴香、阿育魏實、卡拉菜子和米子治療弱視等,傳授給波斯學者穆罕默德·伊本·艾比孜克裏亞。那時,在新疆阿圖什(現克孜勒蘇柯爾克孜州址)麥歇德村成立了薩齊也學堂,它是包括醫學專科在內的綜合性的院校。該校最著名的維吾爾外科醫學家伊麻地丁·喀什噶裏,多次奔赴戰場成功地完成了手術,他高超的醫技和人道主義精神,得到國王沙吐克·博格拉□的恩賜,獎給他戰馬和戰刀。他用畢生的精力寫出《注大醫典》,贈與國王。
維吾爾醫學的基礎理論在喀拉□王朝時期提高到新的階段,它包括四大物質(火、空氣、水、土)學説、氣質學説和四體液學説等,這些理論指導著臨床的醫療實踐;根據藥物的四種屬性──熱、寒、幹、濕理論調理藥性,調整平衡。雖然,喀拉□王朝時期的許多回鶻人的著作未能保留下來,但從當時的《福樂智慧》及元代以後維吾爾醫家撰寫的許多著作中可以得到證明。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