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成婦科學術思想探究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7-1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在一個月經週期中,必有一日是“的候”、“真機”,即排卵之時;並且這一時期陰陽的轉化呈“重陰必陽”的特徵。雖然短暫卻與經前、經後、經期均有所不同,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經間排卵期。排卵失常是此期最主要的病理特點,排卵困難主要與重陰不足,血氣活動欠佳,氤氳狀活動不良以及其他因素干擾有關。

●天癸,是人體一種主生長、生殖的物質,並不是一個靶位,更不是一個實體的臟腑;因而,真正調節身體內在陰陽平衡的是心腎水火之臟。腎者,主靜,靜則藏,靜能生水,天癸的産生源於先天;心者,主動,動則運作,有動才能調攝節律性運動。子宮者,實是奇恒之腑,受腎所主宰,當其類腑行瀉作用時,受心主宰,此乃“心-腎-子宮軸”的主要調節作用。

●調經也是治標之法,調周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治本。所以調節月經週期節律的治療是:行經期調經為主;經後期則以補陰為主,以陰精的恢復為第一要義;經間期重陰必陽,促進氣血活動排出卵子;經前期以陽氣的增長為主,宜溫補陽氣順利。

●在月經四期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分類,將經後期劃分為經後初期、中期、末期3期;將經前期分為經前前半期和經前後半期兩部分;至此,把月經週期劃分為7個時期,並針對各期提出一般和特殊調經兩類方法。

江蘇省中醫院中醫婦病專家夏桂成教授專注岐黃已至耄耋之年,並於2013年獲得“白求恩獎章”,日前,剛剛成為第二屆國醫大師擬表彰人選之一,他的中醫婦科學術理論值得同道學習和借鑒。

“經間期學説” 完善月經週期理論

20世紀60年代初,夏桂成認真學習了基礎體溫預測月經週期及其排卵知識後,開始通過觀察基礎體溫曲線的不同表現來了解月經週期的變化。他在古醫籍中找到《證治準繩·女科》引袁了凡所雲:“天地萬物,必有氤氳之時,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此的候也,乃生化之真機,順而施之則成胎。”領悟到在一個月經週期中,必有一日是“的候”、“真機”,即排卵之時;並且這一時期陰陽的轉化呈“重陰必陽”的特徵。雖然短暫卻與經前、經後、經期均所不相同,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經間排卵期。

表面上看,經間排卵期是氣血活動的外在表現,但其內涵主要是陰陽的變動,生理特點是重陰必陽,“氤氳狀”活動排出精卵。重陰者,在癸陰達重,精卵發育成熟的前提下,除血海(即子宮內膜)盈滿,津、液、水充盈外,尚需有旺盛近“重”的陽和較旺的血氣。

由於女性的稟賦不同,環境差異、氣候變遷、營養、生活、工作、情緒,甚至種族等不同,其“重陰”水準是有差異的。高水準的重陰,臨床可見有錦絲狀帶下,血中雌激素升至高峰,B超顯示卵泡發育成熟,子宮內膜增厚,預示“重陰”形成,轉陽在即,轉化後陽長迅速,容易受孕,呈現健康的生殖功能狀態。

氤氳狀較強,則重陰轉陽順利,排卵亦順利;若因外界精神刺激,或工作學習緊張等因素,干擾了氤氳狀氣血活動,影響轉化與排卵,則容易轉變為病理。

排卵失常是經間排卵期最主要的病理特點,夏桂成認為,排卵困難主要與重陰不足,血氣活動欠佳,氤氳狀活動不良以及其他因素干擾有關。

臨床多見重陰失常:一是陰虛癸水不足。二是重陰偏盛,影響陰陽轉化及排卵;重陰有餘,子宮痰濁蘊結,形成癥瘕等器質性病變。三是陽弱陰虛。在陽弱的情況下,不僅陰長不足,氤氳狀的活動必然受到影響,導致排卵轉化困難。

氤氳狀失常:一是氤氳狀不足,二是氤氳狀過強。氤氳狀不足存在虛實兩端。虛者,氣血不足,活動欠佳,常與重陰稍差有關;實者,有肝郁氣滯,瘀血內阻,並與痰、濕、鬱、瘀、寒五大干擾因素有關。氤氳狀過強、過早、過頻,一是重陰不足,轉陽不利,但排卵勢在必行,因而需加強血氣活動,氤氳狀顯著;二是干擾因素的存在,必須加強血氣活動,才能順利轉化排卵。

夏桂成認為,經間排卵期異常的治療,主要是圍繞促進順利排卵進行,必須建立在調節“心-腎-子宮軸”的前提下。對於氤氳狀血氣活動欠佳、排卵有所困難者,或重陰稍有不足、錦絲狀帶下稍有減少者,或卵泡尚未發育成熟,但排卵勢在必行者,他自擬“夏氏促排卵湯”。組成:當歸、丹參、赤芍、澤蘭葉、紅花各10克,茺蔚子15克,香附10克。此方藥立足於血分,丹參一味,功同四物;赤芍、五靈脂、紅花是常用的活血通絡藥物。如兼夾痰脂證,他常選用越鞠丸或越鞠二陳湯隨證加減。

氣鬱證的有兩種:一是心鬱證,常用遠志菖蒲飲(組成:炙遠志6~9克,石菖蒲6~10克,丹參10克,赤白芍各12克,合歡皮10克,鬱金10克,茯苓神各10克,川芎6克,續斷10克,荊芥10克)以舒解心鬱,促發排卵。二是肝鬱證,常用加減柴胡疏肝飲(柴胡5克,鬱金10克,制香附9克,炒枳殼6克,當歸10克,赤白芍各10克,續斷12克,川芎6克,陳皮5克),疏肝解鬱,助促排卵。

責任編輯: 劉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