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繼柏治頭暈案兩則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5-26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病案1

焦某,男,51歲,門診病例。

2009年7月10日初診:陣發頭目頸項脹痛及頭暈10餘年。患者發作時伴面色潮紅,頭部潮熱汗出,耳鳴,足底酸脹,舌苔薄黃膩,脈弦細。曾在某綜合醫院檢查,發現血脂增高,血糖增高(具體不詳)。

辨證:肝腎陰虛,肝陽化風。

治法:鎮肝息風,滋陰潛陽。

主方:鎮肝息風湯。

組方:牛膝20克,代赭石15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炒龜板30克,白芍15克,玄參10克,天冬10克,炒麥芽10克,甘草6克,天麻10克,葛根40克。

20劑,水煎服,日1劑。

7月31日二診:頭脹、暈顯減,足心酸脹略減,仍陣發頭面潮熱,汗出,頸脹,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數。繼以前方加勾藤20克。20劑,水煎服。

8月20日三診:服藥後頭暈脹已止,足脹漸消,潮熱、汗出漸減,再服15劑,諸症基本解除。

按:《臨證指南醫案》言:“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陽偏亢,內風時起。”風陽上擾則見頭暈頭痛、耳鳴、潮熱汗出。風陽內動致經脈不利,故有足底酸脹;擬鎮肝息風湯,滋陰潛陽,鎮肝息風,則諸症得除。

病案2

左某,女,54歲,門診病例。

2009年2月23日初診:陣發頭暈1年。患者陣發性頭暈,伴頸脹肢麻,每發則嘔逆,常口舌生瘡,未正規治療,病已1年。就診時兼畏寒,自汗,舌苔黃膩,脈細滑。

辨證:風痰上擾。

治法:化痰息風。

主方:黃芩溫膽東加味。

組方: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實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黃芩10克,野天麻30克,勾藤20克,僵蠶20克,葛根20克。

15劑,水煎服,日1劑。

3月13日二診:眩暈顯減,疲乏,面淡黃,舌苔薄黃,脈細。擬天麻溫膽湯合四物東加味。

組方:野天麻3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實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勾藤20克,葛根30克。

15劑,水煎服,日1劑。

3月27日三診:前方服後諸症控制,以初診之方再進15劑,病症全除,此後未曾發作。

按:《丹溪心法》有“無痰不作眩”之説,本案患者眩暈而見嘔逆,舌苔黃膩,顯為痰熱之徵。處以黃芩溫膽湯直清痰熱,取效在所必然。(熊繼柏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李點整理)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