竅分兩類 開竅辨涼溫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5-20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人體之竅可分為兩類,一為生理之竅,如七竅或九竅,與外界相通連;一為精神之竅,如心竅、腦竅,是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的途徑,也主導著臟腑功能的發揮,因而具有雙重屬性。

●中醫學的開竅法往往有所特指,即開心竅或腦竅,根據竅閉的寒熱屬性,治療有涼開、溫開之別。至於瘀血內停,阻閉清竅,治當活血化瘀、醒神開竅。竅閉重症還可用針刺,以救危急。

“竅”的生理特性

竅,在中醫學中表述種類頗多,概括起來,可有如下幾項:(1)指人體與外界相通連的孔竅,孔竅或空竅,如七竅,九竅,汗竅(又名鬼門、汗孔、玄府、氣門),津竅,精竅等。(2)指心竅。古人認為心有竅、能思考,人的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取決於心竅開啟。如元代耶律楚材的“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與清代李漁的“一朝被鬼迷心竅,神情三日猶昏耗”的詩句,其中的心竅均指此意。(3)指腦竅。自李時珍提出“腦為元神之府”,認為腦為精神活動之所在,汪昂也明確指出“人之記性,皆在腦中”,於是後人又有了“腦竅”的表述。關於心藏之神與腦之元神,張錫純作了詳細辨識:“腦中為元神,心中為識神。元神者,藏于腦,無思無慮,自然虛靈也。識神者,發於心,有思有慮,靈而不虛也。”雖看似明晰,但實際則難以界定。此外,竅還有清濁之分,居於上部者謂之清竅,居於下部者謂之濁竅。

根據上述,筆者認為,人體之竅可分為兩類,一為生理之竅,如七竅或九竅,與外界相通連;一為精神之竅,如心竅、腦竅,是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的途徑,也主導著臟腑功能的發揮,因而具有雙重屬性。但無論竅屬何類、居於何位,都具有兩個特點:(1)均由臟腑主司以發揮相應功能。七竅或九竅與五臟相連,能反映五臟的生理狀態與病理變化,故又稱之為苗竅。如《靈樞·脈度》:“五臟常內閱于上七竅也。故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素問·金匱真言論》指出:腎“開竅于二陰。”心藏神,主導著人的精神、意識與思維活動,神清需賴血養。頭為“清陽之府”、“精明之府”,頭內有腦,“腦為髓之海”(《靈樞·海論》),而“腎生骨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因此頭腦清靈機敏有賴於清陽的聚充及髓海的滿盈。(2)均應保持暢通狀態。七竅或九竅的暢通對人體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心竅或腦竅的暢通更為重要,決定著神識的清晰甚至生命的消亡。

開竅諸法

關於竅之病變,主要表現為閉塞不通的狀態,而開竅之法顯然適用於邪實竅閉之證。生理之竅閉,可見鼻塞、小便不暢、大便秘結、無汗等症狀,因此通鼻、利尿、通便、發汗等均為開竅之法,茲不贅述。從實際而言,中醫學的開竅法則往往有所特指,即開心竅或腦竅(清竅),如開竅醒神、開竅醒腦等。

邪實致竅閉者,常見於火熱、痰、瘀等因素。火性炎上,火熱通於心,因此易於內陷擾心,閉阻心竅。而由於心外有包絡,護衛心臟,故實為熱入心包,此如《靈樞·邪客》所言:“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痰之於身,可隨氣機升降而無處不到,痰濁或痰熱上逆則可蒙蔽清竅。外傷或久病均可致瘀,瘀於心腦也可阻痹清竅。上述病理因素在閉阻清竅時有輕重之分,輕者可見頭痛、眩暈,反應遲鈍,重者則均可見神失其主,昏不知人,此即所謂竅閉神昏。

根據竅閉的寒熱屬性,又可分為熱閉與寒閉,因此治療又有涼開、溫開之別。

若神昏而伴見高熱、譫語、面赤、煩躁不安,或抽搐、唇幹齒燥、苔黃、脈數者,為熱閉,可見於溫熱病、中風之陽閉等病症,此當涼開,清熱開竅,可視情選用“涼開三寶”:安宮牛黃丸長于清熱解毒,適用於熱盛之證;至寶丹長于開竅醒神,化濁辟穢,適用於痰濁偏盛、神昏較重之證;紫雪丹長于熄風止痙,適用於熱盛神昏而有痙厥。若小兒高熱驚厥、神昏抽搐,此為急驚風,可針刺以速止痙,繼而施以清心開竅、平肝息風,方選羚羊鉤藤湯。若中風患者見神昏譫語,喉間痰聲漉漉,氣粗,身熱煩躁,舌紅苔黃,脈弦滑數,當清熱化痰開竅,可先灌服鮮竹瀝,繼用安宮牛黃丸等。若患者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二目天吊,四肢抽搐,叫喊作聲,呈發作性,此為癇病,由風痰閉阻腦竅而致,治當滌痰息風,開竅定癇,方用定癇丸。

若神昏伴見面青、身涼或四肢厥冷、苔白、脈沉遲者,稱寒閉,可見於中風之陰閉、真心痛等病證,此當溫開,選用蘇合香丸合滌痰湯。若患者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寡言,穢潔不分、舌質淡苔白膩、脈弦滑者,此為癲證,由痰氣鬱結、清竅被蒙所致,治當理氣開鬱,化痰開竅,方可選用順氣導痰湯合鬱金、石菖蒲等。若患者表情呆鈍,智力衰退,或哭笑無常,喃喃自語,或終日無語,伴不思飲食,脘腹脹痛,痞滿不適,口多涎沫,頭重如裹,舌質淡,苔白膩,脈滑,此為癡呆,由痰濁蒙蔽清竅而致,治當健脾化濁、豁痰開竅,方可選用洗心湯合滌痰東加減。

至於瘀血內停,阻痹清竅,臨證可見頭痛、眩暈,或心痛,或健忘、失眠、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沉澀或結代等,在中風、胸痹、癡呆等病證中均可見及,治當活血化瘀、開竅,可視情選用通竅活血湯、蘇合香丸等。

開竅藥如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等,多有辛香走竄之性,藉此以開啟透達竅之閉阻,由於入湯劑有效成分易於揮發,因此每入丸、散劑用鼻飼或灌服,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有“以薤搗汁灌鼻中”及“吹皂莢末鼻中”以救卒死的記載,朱丹溪也有用通關散(細辛、皂角)吹入鼻中以治療“卒中風邪,昏悶不醒,牙關緊閉,湯水不下”的經驗。由於開竅藥多耗散正氣,因而只宜暫服。此外還當注意,由於竅閉重症病勢緊急,治不容緩,實際在運用開竅劑之前或同時,應結合運用現代醫學相應的急救處理措施,還可配合運用中醫傳統的簡易開竅法,如針刺人中、合谷、十宣、十二井穴、涌泉等,以大強度捻轉刺激,或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以救危急。

□ 朱光 河南中醫學院

 

責任編輯: 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