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禁售令看中成藥國際化之路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05-13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英國藥物管理局2013年11月頒布的中成藥禁售令,已於今年5月開始實施,意味著英國境內再也看不到官方渠道進口的中成藥,市場上的中成藥存貨全部下架,這無疑將給英國中醫藥産業帶來巨大影響。

從全球中草藥市場需求來看,全球中成藥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目前,全球使用天然藥物的人數約為40億,天然藥物銷售額約佔全球醫藥銷售總額的30%。據統計,1997年以美國、歐洲和亞洲為主的國際植物藥市場約170億美元,按年增長15%計,預計全球的植物藥市場在2015年産值將突破1700億美元。

然而,雖然全球市場空間較大,且中國是世界中草藥研究最為深入、産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卻在全球推廣中處處碰壁。筆者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規模小、技術水準較低

企業在GMP、GLP、GCP等管理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離西方國家藥品進口的標準還有較大差距,藥品品質缺乏保證。我國中藥生産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技術水準低、低水準重復建設多。小型企業佔96%以上,行業集中度不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亟待加強。

我國中藥行業技術裝備水準的落後,使中藥産品的品質和穩定性無法保障,很多出口中藥因無法控制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或含違禁成分而遭拒售。

而且,無論單方還是復方中藥,其化學成分大都是非常複雜的,且這些中藥的“君巨佐使”的相互協同往往不是一個或幾個模型和指標所能反映。因此,在我國中醫藥的基礎研究上也存在許多含混不清、懸而未決的問題,在藥理、毒理、劑型、標準化、規範化等方面的研究均與國際先進技術水準存在較大差距。

中西方文化差異大

由於中外文化的差異導致對藥品的界定有所不同,中藥在東道國是否屬於藥品變成了其進入該國的第一道“門檻”。例如,美國對藥品的基本要求是:化學成分要明確,如果是復方製劑,其中每一種化學成分的藥效、作用,乃至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對藥效及毒性的影響都要清楚。

而目,古樸深奧的中醫藥術語常以古漢語為基礎,很少有規範的現代語言加以表達,更是很難被準確地譯成外文。另外,很多中藥效用及藥理作用的闡述,多沿用我國傳統中醫藥理論,如陰陽五行等,尚無法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加以證明。這就更加阻礙了中藥進入國際市場。所謂“中藥不是藥、中醫不是醫”的説法就道出了中醫藥在進軍國際化市場中所面臨的尷尬局面。

缺乏完善的中藥國際行銷策略

大多數中藥企業在將自己的産品推向國際市場時,都是期待將國內暢銷的中藥推向國際市場。但是許多國外消費者很重視健康保健,他們對天然綠色的保健品充滿興趣。很多中藥企業缺乏理性分析市場、正確制定産品策略的國際行銷理念,沒有全面深入分析和掌握國際市場的需求和特點,因而不能及時提供試銷對路的中藥産品,使我國的中藥産品沒有更好地推向國際市場。

筆者認為,對於國內中藥行業來説,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視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僅是國外,在國內市場上,我國中藥類産品品質屢次出現安全事故,也使其在國內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標準缺失、監管不嚴是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要想我國的中成藥産品真正得到國際認可,筆者認為未來還需要較長的路要走。首先要制定嚴格的監管體制,完善行業標準,使其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凸顯;另外在標準制定上要和國際接軌,降低綠色壁壘的限制。

當然,接軌並不意味著一味的迎合,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瑰寶,還是要有自己的骨氣,用療效征服世界才是上選。(李佩娟)

責任編輯: 劉璟